5月24日,在澳門倫敦人酒店,由故宮博物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以下簡稱“青綠”)主創團隊舉行了盛大的新聞發布會,同時正式對外宣布,8月24日到28日,這部在內地早已家喻戶曉并廣受大眾歡迎和喜愛的舞蹈作品將在中國舞壇“雙子星”導演周莉亞、韓真的率領下前往澳門,在威尼斯人劇場連演5天。
據了解,這是“青綠”在完成了內地300余場巡演之后首次在澳門演出。主創團隊表示,此次澳門演出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有可能前往香港甚至走出國門進行世界巡演,在更大范圍內通過“青綠”傳播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
盡管澳門的觀眾先前已經通過網絡或者電視對“青綠”有所了解,也欣賞到了其中最精彩的片段,而隔著一層屏幕與走進劇場終究還是不一樣的感受。導演周莉亞說:“這就是劇場的魅力!”事實上,電視和網絡對于舞蹈藝術是一個非常好的傳播途徑,這種傳播可以讓更多的大眾知道和了解了一部作品或者一門藝術。不過,網絡和電視是依靠媒介的,是平面和虛擬的,要想感受到演員們真正的表演還是需要走進劇場。周莉亞認為,網絡和電視并不是一個生根的地方,藝術的生命力還是在劇場里在舞臺上,“舞臺是活著的,每一場都不一樣。”
孟慶旸表示,“青綠”在內地已經演了300多場了,內地巡演之外的首站定檔在澳門,“疫情過后國門打開了,無論是澳門還是未來能夠走出國門,去更多的國家,我們希望能夠把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帶給更多其他地方的人民,希望能夠用藝術跟大家進行交流和溝通。”
據孟慶旸回憶,2021年3月,她和同事們在完全不知道題材的情況下走進排練廳,而當大家知道與千里江山圖有關之后,于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去了解這部傳世畫作,了解更多的宋代的書畫作品,根據美術作品中的風格特征然后根據肢體語言展現出來。“從2021年3月到2021年9月首演,在那么多月的時間里,我們每天從早九點到晚九點排練,有時候還需要熬夜加班。那段時間里,每一次排練大家都是一起揮灑汗水,一起在排練廳里同吃同住。每一次的演出,七點半演出前當你化好妝的那一刻,你已經不是你自己了,你不屬于孟慶旸,你已經屬于青綠了。當我們巡演到300場,大家手拉手肩并肩一起站在舞臺上,向觀眾訴說傳統文化的那一刻,我覺得每一次拉開帷幕以及每一場落下帷幕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時刻。”
對于“青綠”即將來到澳門,劇中王希孟的扮演者、青年舞蹈家張翰感到非常興奮和期待,“不止期待澳門,也期待香港甚至未來真正走出國門,真正面對外國友人或者海外華僑展示傳統文化的的魅力,這是一件非常令人自豪和驕傲的事情。”在創作“王希孟”這個角色的過程中,為了達到一種靈魂表現,張翰甚至去跟書畫家拜師,真正動筆創作書畫作品。很少有舞蹈演員為了模仿一個動作,像張翰這樣敬業和癡迷。“舞蹈演員飾演一個角色絕不僅僅是表面上這么簡單,一定要從內心出發,當你真正站在舞臺上的時候,觀眾才能真正把你當做你所飾演那個角色,而不只是覺得你演的像,而是真的是那個人,這很重要。”張翰說:“我們學舞蹈的人的舞臺壽命很短,可能我學了十年舞蹈,之后也就當十年演員恐怕就要轉行了。有很多非常優秀的舞者,他們在自己最黃金的職業生涯遇不到一個非常適合的角色,歲月很快就這么過去了。然而,這份兒幸運讓我遇到了,遇到這樣一部劇這樣一個角色,所以我們會更加珍惜,就想把它做到極致把它做到更好。”
劇中“展卷人”的扮演者、青年舞者謝素豪認為,澳門匯聚了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和游客,“我們希望能夠把我們中國傳統文化通過這樣一次機會展現給世界的人們看,通過這樣一部作品讓大家更多的更加深入的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的精神傳遞給大家。謝素豪說,以前自己在參觀美術展的時候大多時候是走馬觀花,在扮演了“展卷人”之后心境改變了很多,“通過這部作品的表演,我覺得自己的成長不僅僅是在專業方面,而是全方位的成長。通過這部作品,我發現自己欠缺的東西太多了。這部作品涵蓋太多的內容,包括藝術、歷史、文學、工藝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只有了解到畫作以及制作過程中真正的核心內容,我們在舞臺上呈現的那一刻才能讓觀眾覺得更真實,更加感同身受。”謝素豪認為,以前的舞劇可能比較注重技術層面,而舞劇發展到今天對于舞者的要求更高了,需要舞者將肢體語言表達的更加的清晰和深刻,同時還要感動大家,“展卷人這個角色要有故事感。如果我的身上沒有故事感的話很難壓得住臺,觀眾很難跟隨你的視角走進這幅畫。”最早開始扮演展卷人的時候,謝素豪覺得自己是這個角色的表演者。但是,現在他覺得自己就是那個展卷人,“在這過程當中,我經歷了很多坎坷和傷痛,作為演員特別需要這些經歷。如果沒有這種經歷,你走出來的那一刻,觀眾就會覺得你飄,走在臺上不扎實。展卷人身上有一個特點就是時間,這個特點是這個角色身上最大的魅力。展卷人最難的不是他的表演也不是他所謂的感動人的東西,是他走出來的每一步,而帶著觀眾走進去又走出來的這幾步走是最難的。那是我內心真實的感受,同時觀眾會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時間在輪回在倒流。”
“青綠”除了有著舞蹈美學的視覺美感之外,還有著大量動聽的音樂。作曲家呂亮透露,這部戲的音樂創作總共進行了五次修改,“第一次完全不對,第二次推翻重來,第三次慢慢靠近,第四次基本貼合,第五次定稿成型。旋律的創作絕非一蹴而就,是來回反復地解構、重構、再解構過程。符合《只此青綠》的主題一定是帶有滄桑感的,且深入人心、雅瑩澄澈,如此才能貼合《千里江山圖》的意境。在配器的使用上,我以鋼琴、弦樂隊與民族樂器的組合方式構建縱橫古今之感。然后,在這種組合形式下尋找三者之間的契合點。目的是讓觀眾既能聽到傳統樂器的深邃,又能感受鋼琴帶來的現代風格。”為了寫好這部舞蹈詩劇,追求音樂的歷史縱深感,在創作過程中,呂亮一直研讀宋詞,為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蘇幕遮·懷舊》等詞作配應旋律,“我覺得只有當旋律融入到宋詞中,音樂結構才能夠觸及宋朝的精髓與內核。”
發布會上,《只此青綠》澳門站演出項目負責人孫越波介紹了相關票務信息。此次巡演將于6月中旬正式開票,演出票價為12889888888(MOP),官方售票渠道為金光票務官網此外,在澳門地區還將開放唯一預售渠道——中囯銀行(澳門),5月25日至7月9日期間,中銀信用卡用戶可獨家尊享“早鳥優惠”及“購票優惠”。中國內地唯一預售渠道是廣東省拱北口岸中國旅行社,內地觀眾可登錄拱北中旅官網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