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浙江同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同星科技”)在創業板的審核狀態已經變更為“注冊生效”。而在2023年3月27日,同星科技還更新了一版招股書。
相較于此前招股書,同星科技補充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財務數據等信息。據貝多財經了解,同星科技于2021年10月在創業板遞交上市申請,計劃募資約2.89億元,國信證券為其保薦機構。
特別說明的是,同星科技的主要產品為制冷設備,客戶包括海爾集團、美的集團、海信集團等家電品牌。另外,同星科技的客戶還涵蓋了長安汽車集團等。其中,長安汽車集團在2022年晉升為同星科技的第二大客戶。
天眼查信息顯示,同星科技成立于2001年1月,是一家以從事儀器儀表制造業為主的企業。目前,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張良燦,注冊資本為6000萬元,股東包括新昌縣同星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同星投資”)、 張良燦等。
據招股書介紹,同星科技的主營業務為制冷設備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換熱器、制冷系統管組件、汽車空調管路和制冷單元模塊等,產品應用領域涵蓋輕商制冷設備、家用制冷設備、空調、干衣機等領域。
目前,同星科技已有翅片式換熱器產品逾2000種,具備年產翅片式換熱器600萬個的生產能力,能夠適應絕大多數輕商領域客戶需求。同星科技在招股書中稱,其客戶包括海爾集團、海信集團、美的集團、LG電子、星崎電機、澳柯瑪、星星冷鏈、長安汽車集團等。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同星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02億元、7.84億元和8.0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643.25萬元、6833.52萬元和8352.66萬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4524.92萬元、6577.01萬元和8304.20萬元,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均持續增長。
據招股書介紹,同星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來源為換熱器、制冷系統管組件、汽車空調管路及制冷單元模塊。報告期內,換熱器實現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53億元、4.35億元和4.26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4.91%、58.46%和55.26%。
經過多年的研發積累和實踐探索,同星科技已形成了多項應用于換熱器、制冷系統管組件、汽車空調管路、制冷單元模塊等產品的核心技術。截至報告期末,同星科技共擁有173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1項。
而智慧芽數據顯示,同星科技共有246項專利申請信息,其中發明專利44項,占比17.89%。目前,同星科技的有效專利數量為183項,主要專注在換熱器、冷凝器、蒸發器、壓縮機、換熱管等技術領域。
報告期內各期,同星科技向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分別為2.54億元、4.34億元和4.4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0.64%、55.35%和54.62%,主要包括海爾集團、美的集團、海信集團、星星冷鏈、長安汽車集團、樂金電子(即LG電子)等。
對于報告期內客戶相對較為集中,同星科技在招股書解釋稱,主要系下游制冷市場終端產品行業集中程度較高,該公司主要客戶多為知名企業。不過,該公司不存在向單一客戶銷售占比超過50%的情形,不存在對單一客戶有重大依賴的情形。
其中,海爾集團是同星科技的單一大客戶。報告期內,同星科技來自海爾集團的收入分別為7022.13萬元、1.27億元和1.35億元,占比分別為13.99%、16.21%和16.65%。與此同時,占同星科技的應收賬款余額首位的也是海爾集團。
本次上市前,同星科技的實際控制人為張良燦、張天泓、張情怡,其中張良燦為同星科技董事長,也是張天泓、張情怡的父親;張天泓為同星科技董事兼總經理,張情怡則未在同星科技任職。
據招股書披露,張良燦、張天泓、張情怡合計持有同星科技控股股東——同星投資100%的股權;張良燦直接持有同星科技20.60%的股份,張天泓直接持有同星科技6.40%的股份,張情怡直接持有同星科技5.00%的股份。
而在同星科技的股東天勤投資中,張良燦為執行事務合伙人,并持有30.50%的份額,張情怡持有12.50%的份額,張天泓持有3.75%的份額。據此,張良燦、張天泓、張情怡三人合計直接、間接控制同星科技93.34%的股份,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
此外,王光明、劉志鋼均分別持股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