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海康威視(SZ:002415)控股子公司沖刺IPO。3月7日,杭州海康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康機器”或“海康機器人”)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遞交招股書,準備在創業板上市。本次沖刺上市,海康機器計劃募資60億元,中信證券為其保薦機構。
據招股書披露,海康機器擬將募資所得資金用于海康機器人智能制造(桐廬)基地項目、海康機器人產品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新一代移動機器人平臺技術與產品研發項目、新一代機器視覺感知技術與產品研發項目,以及人工智能技術與工業軟件平臺研發項目等。
天眼查信息顯示,海康機器成立于2016年4月,前稱為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7.2億元,法定代表人為賈永華,股東包括海康威視、杭州阡陌嘉盈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其中海康威視持股60%。
在此之前,海康威視曾分拆杭州螢石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螢石網絡”,SH:688475)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據貝多財經了解,螢石網絡于2022年12月28日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價為28.77元/股,募資總額約為32.51億元。
而早前招股書顯示,螢石網絡則計劃募資37.39億元。這意味著,螢石網絡的募資規模有所縮水。上市首日,螢石網絡便跌破IPO發行價。而截至2023年3月7日收盤,螢石網絡的股價暫報34.09元/股,較發行價累計上漲18.49%,總市值約為191.76億元。
據媒體公開報道,2015年以來,海康威視鼓勵內部員工創新創業,建立內部創新跟投制度,先后成立了8個創新業務,即螢石網絡、海康機器人、海康微影、海康汽車電子、海康存儲、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等。
2021年,海康威視的創新業務收入為122.71億元,同比增長98.93%,占該公司總收入的比例約為15.07%。2022年上半年,創新業務收入為70.08億元,同比增長25.62%,占該公司總收入的比例則為18.81%。
據招股書介紹,海康機器是面向全球的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聚焦于工業物聯網、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從事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的硬件產品和軟件平臺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增值服務。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海康機器的營收分別約為9.41億元、15.25億元、27.68億元和28.10億元,凈利潤分別約為4547.86萬元、6509.64萬元、4.82億元和4.28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約為310.67萬元、5035.03萬元、3.91億元和4.20億元。
招股書顯示,海康機器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機器視覺業務和移動機器人業務。報告期各期,兩類業務占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合計為89.05%、92.93%、96.36%和98.07%,占主營業務收入的絕大部分且占比逐年提高。
貝多財經發現,海康機器約有五成至六成的收入由機器視覺業務貢獻。報告期內,海康機器的機器視覺業務收入分別為4.93億元、9.52億元、17.21億元和17.0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15%、63.32%、62.82%和61.14%。
海康機器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高度重視自主創新與技術研發投入。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約為3.21億元、3.83億元、4.50億元和4.79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4.11%、25.09%、16.27%和17.04%。
據介紹,海康機器構建了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兩大技術平臺,在算法設計、軟件設計和硬件設計等核心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截至2022年9月30日,該公司擁有已授權專利772項(包括境內專利644項、境外專利128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41項。
而智慧芽數據顯示,海康機器共有1316項專利申請信息,其中發明專利644件,占比48.94%,有效專利數量達到821項。通過算法分析,該企業的專利布局主要專注在運輸車、自動導引、無人機、機器人、電子設備等技術領域。
另據招股書披露,海康機器存在一定的關聯交易。報告期各期,海康機器向關聯方采購金額分別約為5.27億元、10.08億元、2.47億元和2.05億元,占各期采購總額比例分別為82.61%、66.34%、12.41%和9.55%。
同期,海康機器向關聯方銷售金額分別為1.02億元、1.18億元、1.41億元和1.10億元,占各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0.88%、7.72%、5.10%和3.92%。據招股書介紹,海康機器所使用的部分信息系統亦為海康威視的信息系統,已經獲得后者的授權。
本次上市前,海康機器的控股股東為海康威視。IPO前,海康威視持有該公司60.00%的股份,青荷投資持股40.00%。目前,賈永華為海康機器董事長、總經理,張文聰為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
此外,黃方紅、徐鵬為海康機器董事,吳堯為該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