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近岸蛋白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近岸蛋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更新了招股書(注冊稿)。相較于此前招股書,近岸蛋白補充披露了截至6月30日的財務數據等信息。
根據招股書介紹,近岸蛋白成立于2009年9月,是一家專注于重組蛋白應用解決方案的企業,主營業務為靶點及細胞因子類蛋白、重組抗體、酶及試劑研發、生產和銷售,并提供相關技術服務。
近岸蛋白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建立了蛋白質研發技術、抗體開發及酶的分子進化技術以及在診斷、疫苗、藥物等蛋白質應用領域的綜合技術平臺,可實現從蛋白質原料到應用技術開發的全產業鏈的創新支持。
本次沖刺上市,近岸蛋白計劃募資15.00億元。招股書顯示,近岸蛋白擬投入8.05億元用于診斷核心原料及創新診斷試劑產業化項目,5.24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1.71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招股書顯示,近岸蛋白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營收分別為3598.3萬元、1.80億元和3.4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849.83萬元、8304.63萬元和1.49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957.64萬元、8535.95萬元和1.48億元。
近岸蛋白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現有近20000平米左右的大規模生產基地,設計規模達到年產50億人份mRNA疫苗原料。其中,首期建設已完成2條2000L規模發酵、純化和制劑的規模化生產線,部分品種單批次生產規模達千克級。
報告期內,近岸蛋白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008.13萬元、1496.90萬元和3409.54萬元,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8.02%、8.32%和9.97%。截至招股書簽署日,近岸蛋白擁有19項發明專利,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為19項。
而據智慧芽數據顯示,近岸蛋白則共有38項專利申請信息,均為發明專利,其中有效專利17項。通過算法分析,該企業的專利布局主要專注在試劑盒、生物活性、融合蛋白、聚合酶、生物技術等技術領域。
2022年上半年,近岸蛋白的營收為1.66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31億元增長26.87%;凈利潤7130.23萬元,較2021年同期的5326.22萬元增長33.87%;扣非后凈利潤6920萬元,較2021年同期的5386.50萬元增長28.47%。
近岸蛋白預計其2022年1-9月(前三季度)營收2.3億元至2.35億元,同比下降15.34%-16.93%;預計歸屬母凈利潤1.04億元至1.07億元,同比下降16.21%-18.69%;預計扣非凈利1.02億元至1.05億元,同比下降18.24%-20.71%。
近岸蛋白在招股書中表示,若模擬mRNA原料酶及試劑業務收入屬于新冠業務相關收入,則公司新冠相關業務主要包括新冠診斷抗體、新冠診斷抗原、新冠假病毒、新冠非結構蛋白及mRNA原料酶及試劑。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近岸蛋白來自新冠相關業務的收入分別為0、1.13億元和2.56億元,占比分別為0、62.98%和74.80%。同期,非新冠相關業務的收入分別為3557.43萬元、6653.71萬元和8611.75萬元,占比分別為100%、37.02%和25.20%。
近岸蛋白在提示風險時表示,隨著國內外疫情的發展及疫苗普及率的提高,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無法區分感染新冠病毒后產生的特異性抗體和注射新冠疫苗后產生的中和抗體,面臨市場萎縮的風險,公司新冠診斷抗原的未來收入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除新冠診斷抗原外,近岸蛋白2020年、2021年其他新冠業務收入分別為5752.56萬元和2.49億元。隨著國內外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或用于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研發取得成功,該公司新冠診斷抗體、mRNA原料酶及試劑等新冠業務收入存在下降的風險。
截至2022年8月31日,近岸蛋白銷售新冠診斷抗體收入約5,960萬元,其中公司向主要客戶雅培集團及艾康生物合計銷售新冠診斷抗體5760萬元。受到國內外防疫政策影響,近岸蛋白預計2022年全年銷售新冠診斷抗體6000-7000萬元,較2021年存在下滑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