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暫緩審議并進行相關調整后,福建匯川物聯網技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匯川科技”或“匯川物聯”)再度遞交了更新后的招股書(上會稿),繼續向上交所科創板沖刺。
招股書顯示,匯川科技補充披露了2020年度的業績表現。根據招股書,2017年、2018年、2019年與2020年,其營收分別為0.45億元(4472.79萬元)、1.44億元、2.19億元與1.34億元。
報告期內,匯川科技的凈利潤分別為0.13億元(1275.73萬元)、0.66億元、1.13億元與0.79億元,扣非后的凈利潤分別為1194.80萬元、6808.18萬元、1.09億元、7376.64萬元。
根據上交所3月15日發布的公告,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定于2021年3月18日上午9時召開2021年第19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審核福建匯川物聯網技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匯川科技”)(首發)。
此前,匯川科技已經經歷過一輪上會審議,但被暫緩審議。據了解,上市委現場提出的問詢問題包括前財務經理陳劍釵于發行人申報上市期間離職的原因,以及人業務實質與物聯網定位是否相符等。
歷史業績出錯,財務經理提前離職
對比發現,匯川科技2020年的營收、利潤水平同比2019年均出現了大幅下滑的情況。此外,匯川科技在招股書中披露的2017年營收規模、凈利潤水平均與其早前新三板的財報數據存在差異。
以凈利潤水平為例,匯川科技2017年年報中的凈利潤約為2338萬元,比招股書的約1276萬元多出1063萬元,差異率超過45%。對此,匯川科技在回復問詢時則表示,“均屬于會計差錯更正”。
此前,因信息披露違規,匯川科技時任董事長鄭文、時任財務負責人王艷敏負有主要責任。鑒于上述違規事實和情節,股轉系統公司監管部決定對該公司、時任董事長鄭文、時任財務負責人王艷敏出具監管意見函。
當前,鄭文為匯川科技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持股52.71%,該公司發起人林景輝、劉邦、孫小燕分別持股26.58%、6.65%、4.72%。其中,劉邦為董事,孫小燕為董事兼總經理,林景輝曾任該公司監事會主席。
值得一提的是,匯川科技的財務經理陳劍釵還在2020年中旬離職。在此之前,陳劍釵曾擔任該職務長達3年的時間。據了解,匯川科技的IPO申請于2020年6月24日遞交并獲得受理,但陳劍釵卻在該公司IPO前蹊蹺離職。
對此,科創板上市委員會曾要求匯川科技說明“發行人前財務經理陳劍釵于發行人申報上市期間離職的原因,是否存在離職補償或其他形式的補償,以及未提供全部賬戶流水的原因”等。
不過,匯川科技卻答非所問,答復稱,陳劍釵于2017年7月起任職,2020年6月由于家庭和個人原因辦理離職。對于科創板上市委員會現場提出關于陳劍釵離職的問題,匯川科技有所回避。
自身定位不明,研發投入偏低
據了解,匯川物聯已在2021年1月21日上會時被科創板上市委員會暫緩審議。同時,科創板上市委員會要求該公司重新評估名稱使用物聯網字樣是否會對投資人造成誤導等。
據貝多財經了解,匯川物聯在早前的招股書中一直使用“匯川物聯”作為其股票簡稱。匯川物聯則表示,該公司的業務是其物聯網技術在行業領域的應用,并已獲得相關部門的認可。
不過,匯川物聯也表示,經公司審慎、綜合評估,鑒于普通投資者對“物聯網”概念可能會存在不同范圍的界定標準。最終,該公司申請使用“匯川科技”作為股票簡稱。
保薦機構(國泰君安證券)也表示,匯川科技基于所從事的業務在公司名稱中使用“物聯網”字樣,具有合理性。公司經重新評估后擬使用“匯川科技”作為股票簡稱,符合謹慎性原則,有利于避免對投資人造成誤導。
貝多財經發現,匯川科技此前曾在新三板掛牌交易,彼時的證券簡稱即為“匯川科技”(831903.OC),公司全稱則附有“物聯網”字樣。相對而言,秦川物聯(688528.SH)、鴻泉物聯(688288.SH)則已經實現在科創板上市。
此前的招股書顯示,匯川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與2020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56.92萬元、1087.78萬元、1458.37萬元、755.67萬元,2017年至2019年的累計研發投入金額為3003.07萬元,占3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7.37%。
匯川科技稱,其研發投入呈逐年增長趨勢,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0.22%、7.57%、6.65%與5.64%。而同期,匯川科技的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研發費用占比為 18.11%、16.90%、20.93%與16.29%。
對此,匯川科技解釋稱,由于公司業務模式、產品結構及業務規模與可比公司存在差異,其研發投入金額與占比低于廣聯達和品茗股份,研發投入占比與從事物聯網業務的佳華科技水平較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