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江蘇帝奧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帝奧微”,SH:688381)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本次上市,帝奧微的發行價為41.68元/股,合計發行6305萬股,募資總額為26.28億元。
上市首日,帝奧微的開盤價為53.66元/股,較IPO發行價上漲28.74%,總市值約為135.22億元,而后漲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盤,帝奧微報收48.27元/股,漲幅為15.81%,總市值約為121.74億元。
據貝多財經了解,帝奧微成立于2010年2月,注冊在江蘇省南通市。2021年11月,帝奧微遞交招股書并獲得受理。2022年4月,帝奧微獲上市委會議審核通過,并于2022年7月獲批注冊。
據招股書介紹,帝奧微是一家專注于從事高性能模擬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自成立以來,該公司始終堅持“全產品業務線”協調發展的經營戰略,持續為客戶提供高效能、低功耗、品質穩定的模擬芯片產品。
招股書顯示,帝奧微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營收分別為1.37億元、2.48億和5.08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2.74%;凈利潤分別為253.92萬元、4017.67萬元和1.65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41.56萬元、3100.12萬元和1.57億元。
報告期內,帝奧微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9.81%、37.34%和53.64%。其中,主要產品高性能模擬開關的毛利率分別為51.31%、44.84%和51.37%,高速MIPI開關的毛利率分別為23.68%、7.92%和17.96%。
帝奧微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2019年、2020年的產品毛利率水平整體呈下降趨勢,主要產品高性能模擬開關和高速MIPI開關的毛利率亦存在較大程度的下滑;2021年度受益于芯片行業產能緊張等因素,該公司產品毛利率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浮。
2022年1-6月(上半年),帝奧微的營收為2.93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2.23億元增加31.40%;歸母凈利潤1.20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6307.82萬元增加89.52%;扣非凈利潤為1.11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6086.71萬元增加82.34%。
帝奧微預計2022年前9個月(前三季度)的營收約4.10億元至4.50億元,同比增長約13.62%至24.71%;預計凈利潤約1.65億元至1.75億元,同比增長約46.71%至55.60%;預計扣非凈利潤約1.50億元至1.60億元,同比增長約36.83%至45.95%。
據介紹,帝奧微主要從事高性能模擬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按照產品功能不同,該公司產品主要分為信號鏈模擬芯片和電源管理模擬芯片兩大系列,主要應用于消費電子、智能LED照明、通訊設備、工控和安防以及醫療器械等領域。
目前,帝奧微的模擬芯片產品型號達1200余款,其中報告期內產生收入的產品型號共計400余款,2021年度銷量超過10億顆。其中,USB2.0/3.1元件、超低功耗及高精度運算放大器元件、LED照明半導體元件、高效率電源管理元件等多項產品均屬于行業內前沿產品。
帝奧微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已與WPI集團、文曄集團等行業內資深電子元器件經銷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產品已進入眾多知名終端客戶的供應鏈體系,如OPPO、小米、山蒲照明、大華、海康威視、通力、華勤以及聞泰。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帝奧微應用于消費電子和智能LED照明領域的產品收入合計占比分別為72.14%、78.35%和82.22%,占比逐年提升。帝奧微稱,該類產品系公司產品的重要應用領域,上述領域應用市場規模大。
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帝奧微及其控股子公司于中國境內擁有的已獲授權的境內專利共計56項,其中包括26項境內發明專利、30項境內實用新型專利,境外發明專利共計1項。
其中,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27項。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度,帝奧微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186.58萬元、2605.06萬元和4543.08萬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00%、10.52%和8.95%。
據智慧芽數據顯示,帝奧微共有120項專利申請信息,其中發明專利76項,占比63.33%。通過算法分析,帝奧微的專利布局主要專注在驅動電路、輸入模塊、電源保護、電流紋波、輸入端等技術領域。
本次上市前,鞠建宏直接持有帝奧微25.56%的股權,通過上海芯溪、南通圣樂、上海芯樂和南通圣喜分別間接控制公司1.74%、1.06%、0.90%和0.53%的股權,并通過一致行動人鄭慧間接控制公司2.43%的股權。
據此,鞠建宏直接和間接控制帝奧微32.23%股權,為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同時,鞠建宏擔任帝奧微董事長、總經理職務。此外,帝奧微的董事周健華與鞠建宏為夫妻關系,二人為該公司共同實際控制人。
除了鞠建宏等外,上海沃燕持股8.99%,江蘇潤友持股7.93%,小米長江產業持股7.5%,國泰發展持股7.19%,兆杰投資持股6.14%,OPPO廣東持股4.33%。其中,小米長江產業的背后為小米集團(小米科技),OPPO廣東則為OP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