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融云創公告稱將于2022年8月24日發布中期業績。作為國內首家上市金融SaaS公司,登陸港交所一年半時間里,百融云創市值從百億港元縮水至50億,股價連續3周反彈后近日在9.5港元左右浮動,整體表現平穩。在SaaS股哀嚎遍野的當下,這家金融SaaS龍頭企業的表現算好還是差,其中期業績又會走出怎樣的增長曲線?
上市后,百融云創發布了2份年報, 1份中報,并自愿公布了季度經營情況。就財報而言,公司近兩年的業績增長屬實難得。先看一組數字,2017-2021年,百融云創營收總規模分別實現3.54億元、8.58億元、12.62億元、11.37億元和16.23億元,除了2020年略有回落,其他財年均實現持續增長。
2020年疫情突發,社會面停工停產,大部分企業的日子都不太好過,隨著疫情反復折騰這兩年也有很多企業扛不住壓力而關停,能夠活下來還有錢賺的企業當屬好企業。2020年,百融云創經調整后凈利潤8004.4萬元,2021年經調整后凈利潤1.4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高達96%和72%。
再看其核心客戶名單,六大行、股份行、知名保險公司都囊括在內,公司服務覆蓋逾5900家金融機構。同時,百融云創還與華為云展開技術合作,為金融數字化轉型搭建基礎設施。
對于一家成立8年多的SaaS企業,這樣的答卷算是高分卷。公司基本面優秀,業績具備持續增長潛力,至于公司股價暫時表現出的背離,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SaaS板塊調整,金融SaaS還算堅挺
眼下,SaaS板塊表現普遍欠佳。美股SaaS歷經高成長后開始下跌、港股SaaS板塊指數下跌25%,相比地產、電商等SaaS股,金融SaaS股還算堅挺。這與國內國際宏觀經濟低增長走向有關。中國宏觀經濟已然步入結構調整和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徹底告別規模和速度情結,符合宏觀經濟結構性調整趨勢的行業、企業迎來機遇期,在大環境整體未反轉的情況下反倒走出有品質的增長曲線。
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下,數字金融是金融業的朝陽和未來,由此刺激了旺盛的金融數字化、智能化需求,呼喚金融服務更多賦能方式。作為服務金融機構的技術供應商,金融SaaS企業將持續共享金融業深度轉型帶來的市場機遇。
這與百融云創營收穩步增長,在疫情影響下呈現出較好的經營承壓能力也高度吻合。百融云創主營業務為金融機構提供智能分析與運營、精準營銷和保險營銷服務,依托云原生SaaS平臺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可嵌入至金融機構從客戶獲取、客戶識別到存量客戶運營的全業務流程,為金融機構更智能的決策提供賦能支持。百融云創是國內最早一批專注服務金融機構的數字化服務廠商,彼時互聯網金融風生水起,大部分企業重在To C,服務B端客戶賺慢錢的寥寥無幾。再回頭看,選對賽道太重要了,當行業退潮后To B服務商便成了香餑餑。
二、商業模式決定了短期不會量級擴張
服務金融機構,意味著前期艱辛,后期獲利。金融門檻高,要從金融機構兜里拿錢不太容易。百融云創CEO張韶峰曾分享過,公司的第一單生意是先給金融機構提供服務,金融機構覺得好用了再付錢。
SaaS服務模式可以產生兩種收入來源,一是客戶以單獨或以產品組合的方式訂購最適合自身需求的AI產品及服務;另一個是產品及服務融入金融機構客戶的決策過程,根據調用量付費,可以產生可見而長期的經常性收入。
簡單說,金融機構一旦購買了某家SaaS公司的服務并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再次催生合作或保持續費的可能性更大,更換合作方的成本高昂。數據顯示,百融云創的核心客戶留存率高達91.6%,接近全球SaaS巨頭Salesforce的水平。
拿下客戶不等于躺贏,期間還有一段路要走。一方面我國SaaS發展較晚,市場生態還存在許多完善空間;另一方面金融是強周期、強監管行業,適逢經濟調結構、金融嚴監管,中國金融業本輪數字化轉型變革不會像過去商業銀行股改那樣“邁大步、下大棋”,會在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守住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目標。同時,數字化僅在消費金融場景發展較為充分,在小微金融、財富管理等領域才剛起步,行業紅利期尚未到來。
三、成熟技術和行業經驗的再復制
金融數字化轉型是由大行向中小行,大機構向小機構漸進式推進的過程。頭部機構往往是行業創新和變革的領頭羊,目前國有大行、股份行均做好了數字化的部署,而中國還有4000多家中小銀行,這些機構的未來也是數字化。中小銀行普遍存在數字化水平低、技術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與外部數字化廠商合作,復制成熟的技術和同行經驗更為理想和理性。
查找資料時,留意到百融云創公號近期推送了一組服務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文章,也可看出覆蓋頭部機構之后,百融云創開始發力中小銀行數字化市場,向腰部、尾部機構輸出科技能力。針對中小銀行數字化,百融云創可以包攬從戰略規劃到落地實施的全套解決方案,側面反映出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旺盛且迫切。
四、市場終會犒賞真正的價值者
參照國內外經典案例,能夠突然逆襲的都是堅持做好產品和好服務的公司,引爆產品和服務之前必累積了深厚的內力。如全球電商+云服務老大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堅持走自己的路,不給投資人盈利預期,被資本市場冷落15年,最終翻盤。
當市場環境糟糕的時候,耐抗、基本面優秀的成長性企業更值得關注。因為,走出底部只是時間問題,一旦反彈又會釋放出巨大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