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北京英諾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SH:688253,下稱“英諾特”)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據貝多財經了解,英諾特生物此次上市合計發行3402萬股,發行價為26.06元/股,募資總額約為8.87億元。
此前招股書顯示,英諾特擬募資12.10億元,其中3.53億元用于體外診斷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一期),1.42億元用于體外診斷產品研發項目,2.56億元用于營銷及服務網絡建設項目,5874萬元用于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4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據介紹,英諾特是一家專注于POCT快速診斷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生物醫藥企業。英諾特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的產品相比傳統實驗室檢測產品具有使用成本低、操作便捷、檢驗快速、對配套儀器和操作人員要求低等特點。
報告期內,英諾特的產品以呼吸道病原體檢測為主,同時覆蓋優生優育、消化道、肝炎等多個檢測領域。英諾特在招股書表示,2020年,該公司的產品銷往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
經過多年發展,英諾特構建起了免疫層析平臺、間接免疫熒光平臺、液相免疫平臺、核酸分子檢測平臺、基因重組蛋白工程平臺以及細胞和病原體培養平臺6大技術平臺,基于技術平臺進行專業分工提升研發的廣度和深度。
英諾特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同時開展多個在研項目,與現有產品形成了良好的互補,為其未來新產品的持續推出、產品結構的優化提供保障。截至招股書簽署日,該公司取得了16項發明專利,擁有71項醫療器械產品注冊/備案證,其中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56項。
據智慧芽數據顯示,英諾特共有18項專利申請信息,其中發明專利16項。通過算法分析,英諾特的專利布局主要專注在試劑盒、診斷試劑盒、臨床診斷、檢測試劑盒、特異性等技術領域。
財務方面,英諾特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營收分別為1.38億元、10.37億元和3.2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28.83萬元、5.72億元和1.20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214.84萬元、5.94億元和1.09億元。
招股書顯示,英諾特2020年來自新冠檢測產品的銷售額為9.17億元,占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88.42%。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英諾特來自新冠檢測產品的銷售收入逐步下滑。
2021年度,英諾特新冠檢測產品實現的收入為1.57億元,且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二三四季度新冠檢測產品的銷售收入逐步下滑,全年同比下降83.39%。扣除新冠檢測產品因素影響后,英諾特在報告期內的收入分別為1.38億元、1.20億元和1.70億元。
英諾特認為,若未來新冠疫苗接種在全球普及或用于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品研發取得成功,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有效控制,該公司新冠檢測產品銷量將出現進一步下降,導致產成品銷售困難、半成品、原料無法消化,進而存貨出現大規模減值的風險。
從檢測領域及技術應用看,英諾特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由呼吸道系列產品構成,且主要應用的技術為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報告期內,該公司呼吸道系列產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89.60%、99.35%和96.04%。
英諾特在招股書中,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部分醫院普通門診停診、醫療機構就診人數下降,并且人們習慣于佩戴口罩導致呼吸道疾病發病率下降,該公司呼吸道系列非新冠產品的銷售收入2020年同比下滑8.33%,2021年同比增長38.56%。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英諾特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葉逢光、張秀杰,合計控制該公司66.29%的股權,處于絕對控制地位。本次發行完成后,實際控制人仍將控制英諾特49.72%的股權。
其中,葉逢光為英諾特的董事長,張秀杰為該公司董事、總經理。另據了解,英諾特的股東還包括紅杉資本等。本次上市前,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通過紅杉智盛持股13.15%,IPO后的持股比例為9.86%。
對于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張秀杰表示:“十分感謝今天中國這個偉大的時代,讓民營企業能夠站在更高的舞臺上發展,成為一家公眾公司是我們過去的理想,而成為一家優質的上市公司將是我們不斷進取的目標。”
張秀杰介紹稱,“公司已將‘檢驗隨處可達,成就健康未來’作為使命,將‘客戶第一、專業創新、務實奮斗、團隊協同’作為核心價值觀,以研發創新為驅動力,使用好募集資金,不斷向社會健康輸出一流的檢測產品以回報社會與投資者朋友。”
經初步測算,英諾特預計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20億元和2.50億元,同比變動約1.34%至15.16%;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9500萬元至1.15億元,同比變動約-0.44%至20.51%;預計實現扣非后凈利潤8500萬元至1.05億元,同比變動-8.48%至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