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披露的消息顯示,同意云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云從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注冊申請。這意味著,云從科技已經從證監會取得IPO批文(即“上市通行證”),可隨時向科創板報送公開發行申請。
據了解,云從科技成立于2015年。招股書顯示,云從科技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企業,致力于助推人工智能產業化進程和各行業智慧化轉型升級。
在此之前,人工智能產業企業——北京格靈深瞳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格靈深瞳”)在科創板上市的注冊申請曾于2022年1月獲得證監會批復。據貝多財經了解,格靈深瞳最終于2022年3月17日登陸科創板。
信息顯示,格靈深瞳的發行價為39.49元/股,發行4624.52萬股,募資總額為18.26億元。上市首日,格靈深瞳便跌破發行價,此后多個交易日持續走低。截至2022年4月6日,格靈深瞳收報27.38元/股。
根據招股書,格靈深瞳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5196.35萬元、7121.07萬元、2.43億元,對應的凈虧損分別為7456.55萬元、4.18億元、7820.16萬元,扣非后凈虧損分別為9230.15萬元、1.89億元、1.02億元。
同期,云從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83億元、7.80億元和7.5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81億元、-17.08億元和-6.90億元。數據顯示,云從科技的營收規模整體保持增長態勢,且遠高于格靈深瞳。
由于對研發持續大額的投入,目前云從科技并未實現盈利。報告期內,云從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48億元、4.54億元和5.78億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0.61%、56.25%和76.59%。
據智慧芽數據顯示,云從科技及其關聯公司共有757項專利申請信息,其中74.9%為發明專利。目前,共有343項專利處于在審狀態,有效專利335項。經分析可知,云從科技及其關聯公司的專利布局主要集中在人臉識別、圖形用戶界面、圖像處理等領域。
根據介紹,云從科技通過自主研發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形成了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及相關應用軟件等核心產品,并結合自主研發的智能AIoT設備和第三方軟硬件產品以及相關技術開發服務,向客戶交付行業智能化升級解決方案。
招股書顯示,云從科技來自于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的收入占比分別為6.41%、23.48%和31.50%,而來自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收入占比分別為93.59%、76.52%和68.50%。以此來看,云從科技的收入結構逐漸趨向平衡。
報告期內,云從科技來自核心技術的收入分別為1.43億元、4.21億元和5.2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9.72%、53.94%和69.82%,由占比三成躍升至2020年的七成,整體呈上升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行業場景落地能力以及場景覆蓋深度及廣度是云從科技重要的競爭優勢和商業壁壘。云從科技表示,其通過多年技術積累和業務深耕,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四大領域已逐步實現成熟落地應用。
以智慧金融為例,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云從科技為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等超過100家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提供產品和技術服務,推動全國眾多銀行網點進行人工智能升級。
在本次上市前的股權架構中,云從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周曦在云從科技控股股東常州云從任執行董事,持有常州云從99.88%的股權,并通過常州云從控制云從科技64.60%的表決權,為實際控制人。
從成立至今,云從科技已經獲得過多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元禾原點、順為資本、越秀產業基金、普華資本、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上海國盛、工商銀行、長三角產業創新股權投資基金、海爾金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