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貝多財經從港交所了解到,富景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富景中國”或“富景農業”)遞交的上市申請材料已自動“失效”,已無法正常查看。這意味著,富景農業沖刺港交所上市再度宣告折翼。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富景農業第二次失效。此前的2021年2月10日,富景農業首次在港交所公開遞表。2021年8月失效后,富景農業再一次申請在港交所上市,但仍未能在6個月內通過聆訊。
在此之前,富景農業曾以“富景農業(NQ:834389)”為簡稱在新三板掛牌交易。2019年5月22日,富景農業從新三板摘牌。據了解,富景農業在境內對應的經營主體為青島富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招股書顯示,富景農業主要以核心品牌“富景農業”推廣及銷售,是山東省最大的盆栽蔬菜農產品生產商。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2020年的銷售收入來算,富景農業在山東省的市場份額為16.0%,而山東省是2020年中國最大的蔬菜生產省份。
據介紹,富景農業的產品包括茼蒿、油菜、苦菊、油麥菜、山芹及烏塌菜等27個品種,要在山東省銷售產品,于2019年擴張至陜西省西安市及遼寧省大連市。富景農業通過分銷商將其產品轉售予逾1000名客戶,多數為酒店及餐廳。
在本次上市前的股權架構中,富景農業創始人、董事長張永剛是該公司最大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其通過控制匯得國際持股68.41%。同時,耿琦通過控制美源持股18.72%,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
根據招股書,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4個月,富景農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6857.1萬元、1.28億元、1.21億元和4210.1萬元,凈利潤分別為 2637.1萬元、3902.1萬元、4377.8萬元和891.2萬元。
早前財務數據顯示,富景農業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189.26萬元、3369.59萬元和4266.99萬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514.01萬元、1012.67萬元和1310.13萬元。
而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5年至2019年,中國蔬菜的市場總銷量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2%,市場增長相對平緩,大致與人口增長一致。同時,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19年至2024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3%。
這意味著,富景農業所在的蔬菜市場增速有限。此外,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還顯示,2019年,富景中國(富景農業)的銷售收益占國內蔬菜生產商總銷售收益的不到0.1%。且國內蔬菜農產品市場也高度分散,并無單一蔬菜生產商的市場份額超過1%。
不過,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計,盆栽蔬菜農產品的銷量可能于2025年達到4.74億盆,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6.5%。同時,預計該類產品的銷售收益將于2025年增至96.13億元,復合增長率約為22.2%。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4個月,富景農業的盆栽蔬菜農產品的每盆平均售價分別為13.2元、15.3元、15.1元及15.1元。從2019年起,該公司的盆栽蔬菜農產品均價上漲了約2元,此后一直保持相對穩定。
在此期間,富景農業的毛利率分別為47.7%、50.4%、45.8%和43.8%,整體呈下降態勢。這意味著,富景農業的成本在不斷上漲,利潤空間遭到壓縮。同期,富景農業的凈利潤率分別為38.5%、33.2%、36.1%和21.2%,降幅明顯。
報告期內,富景農業來自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分別占該公司總收益的83.9%、70.1%、56.1%及67.3%。其中,最大客戶的銷售額分別占總收益的21.3%、18.7%、15.3%及16.6%。這代表著,富景農業對主要客戶的依賴性較強,業績表現容易受相關方波及。
另據了解,富景農業極其依賴單一供應商。報告期內,該公司五大供應商合計分別占公司采購總額的96.9%、94.4%、94.3%及100%,其中最大供應商的采購分別占富景中國采購總額的38.5%、66.1%、70.3%及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