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交所新股市場熱鬧非常。就在2021年11月30日,包括凱萊英、順豐同城、康耐特光學等在內的6家公司正式開啟招股,同期正處于招股狀態的還有微博-W(HK:09898)等。
在此之前,網易云音樂(HK:09899,簡稱“云音樂”)已經完成招股,預計將于12月2日掛牌上市。根據云音樂披露,其公開發售共獲得超額認購7.92倍,國際發售部分超額認購0.7倍。
另據了解,云音樂在2021年12月1日的暗盤中已經“破發”,開報200港元/股,較IPO發行價的跌幅為2.44%。在此情況下,勢必對即將在港交所上市的一眾新股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11月30日剛剛開啟招股。
相比之下,微博、凱萊英、順豐同城等的認購表現卻不算好,而12月1日開啟招股的雍禾醫療則已經獲得數倍超額認購。而微博將于2021年12月1日結束申購,但目前其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并未獲得足額申購,約為0.5倍。
和微博相似的是,順豐同城、凱萊英、北海康成、康耐特光學、固生堂、德商產投服務等均未實現足額申購。而按照計劃,凱萊英、北海康成、固生堂三家公司將在12月3日結束招股,預計將在12月10日上市。
微博:市值年內下降四成
據了解,微博的美國存托股于2014年4月17日在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上市,代碼為“WB”。時隔近七年的時間,微博選擇了港交所作為二次上市的地點。本次上市,微博的發售價不高于388港元/股,募資金額不超過42.68億港元。
此次募集資金,微博將用于持續擴大用戶群及提升用戶參與度,以及改善微博的內容生態系統;研發以提升微博的用戶體驗及變現能力;有選擇性地尋求戰略聯盟、投資和收購,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微博(NASDAQ:WB)在美股市場的股價曾一度上漲至64.70美元/股,對應的市值為148.16億美元。而截至2021年11月30日收盤,微博的股價、市值分別為39.81美元/股和91.20億美元,相對縮水38.47%。
此前的2018年,微博的股價還曾達到142.11美元/股的高位,市值高達325.43億美元。而今,微博的市值已經累計縮水三分之二。但相較于2014年上市之時,微博的表現并不算難看。
財務方面,微博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19億美元、17.67億美元、16.90億美元和 10.33億美元,凈利潤分別為5.72億美元、4.95億美元、3.13億美元和 1.31億美元。
來自微博招股書
2021年前三個季度,微博的營收共計為16.41億美元,同比增長39.46%;凈利潤3.13億美元,同比增長9.94%。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營收6.07億美元,凈利潤1.82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30.4%、442.9%。
作為一家社交平臺公司,微博同樣擁有大量的技術儲備。據智慧芽數據顯示,微夢創科網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在全球126個國家/地區中,共有520余件專利申請。其中,有效專利210余件,授權發明專利170余件。
通過智慧芽英策專利分析系統對上述全部專利進行分析可知,微博的關聯公司在技術上的布局,主要集中于服務器、客戶端、廣告投放、圖形用戶界面、數據庫等相關的技術領域。
運營指標方面,截至2021年9月30日,微博的月活用戶(MAU)達到5.73億,同比凈增6200萬;日活用戶(DAU)達2.48億,同比凈增2300萬。而截至2021年6月,其月活、日活分別為5.66億、2.46億。
凱萊英:高瓴資本大幅減持
和微博相同的是,凱萊英(HK:06821)在港交所亦是二次上市。
在此之前,凱萊英已于2016年11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代碼為“002821”。2021年6月28日,凱萊英公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并于2021年11月通過聆訊。
凱萊英在招股書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稱,按2020年的收入計,凱萊英為全球第五大創新藥原料藥CDMO及最大中國商業化階段化學藥物CDMO。根據介紹,凱萊英擁有世界領先的CDMO技術平臺。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凱萊英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18.23億元、24.46億元、31.37億元和17.5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06億元、5.52億元、7.20億元和4.29億元。
來自凱萊英招股書
值得關注的是,凱萊英的少數股東則在2020年度以及2021年上半年錄得虧損。根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凱萊英歸屬于非控股權益的凈利潤分別為-3.9萬元和0.3萬元,而在2018年則為-2184.5萬元。
2021年第三季度,凱萊英的營收為11.63億元,同比增長42.35%;歸母凈利潤2.66億元,同比增長39.30%。2021年前三季度,凱萊英的營收為29.23億元,同比增長40.34%;歸母凈利潤6.95億元,同比增長37.26%。
整體來看,凱萊英來自臨床階段CDMO解決方案、商業化階段CDMO解決方案各占半邊天。其中,商業化階段CDMO解決方案要稍勝一籌,對應的收入占比分別為56.9%、49.7%、52.6%和44.7%。
本次赴港上市,凱萊英擬全球發售18,415,400股H股股份,發售價區間為每股350港元-410港元,高盛和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預計將于2021年12月10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此前,高瓴資本曾為凱萊英的前十大股東之一。2020年10月13日,高瓴資本曾在凱萊英的增發中獲得440.5萬股,對應單價為227.00元/股。增發后,高瓴資本持有凱萊英1.82%的股份,為后者的第六大流通股東。
而在2021年4月,高瓴資本便啟動了對凱萊英的減持計劃,賣掉了凱萊英220.26萬股股份,持股比例降至0.91%。而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高瓴資本更是退出凱萊英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
在此期間,凱萊英的股價從年內低點227.14元/股(2021年3月9日)一路上漲至11月30日盤中的532.49元/股。截至12月1日,凱萊英在A股市場收報487.30元/股,總市值1192.23億元,相對漲幅達到134.43%。
本次赴港上市前的股權架構中,凱萊英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洪浩(HAO HONG)直接持股4.17%,通過ALAB持有該公司36.18%的股權,合計持有40.68%的權益。按此計算,洪浩的身價(持倉市值)高達485.0億元。
康耐特:與明月鏡片相比各有千秋
在11月30日開啟招股的康耐特光學、順豐同城,同樣為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其中,康耐特光學曾于2021年4月1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后在2021年10月“失效”。
聆訊后招股書顯示,康耐特光學為中國領先的樹脂眼鏡鏡片制造商,于往績記錄期內在超過80個國家進行銷售,包括但不限于中國、美國、日本、印度、澳洲、泰國、德國及巴西。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康耐特光學的營收分別為8.54億元、10.59億元和10.93億元,其中2019年、2020年分別同比增長24.0%和3.21%;2021年前5個月,康耐特光學營收5.38億元,2020年同期營收3.64億元。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康耐特光學的凈利潤分別為0.78億元、1.12億元和1.28億元,其中2019年、2020年的增長率分別為43.59%、14.29%;2021年前5個月,康耐特光學凈利潤6458.2萬元,2020年同期凈利潤3250.2萬元。
據了解,康耐特光學的同行——明月鏡片(首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則在沖刺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目前,明月鏡片在創業板的注冊已經生效,并將在2021年12月7日開啟申購。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明月鏡片的營收分別為5.09億元、5.53億元、5.40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284.66萬元、6984.60萬元、7000.49萬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407.19萬元、6592.46萬元和6345.27萬元。
2021年1-9月(前三季度),明月鏡片的營業收入為4.10億元,同比增長9.81%;歸母凈利潤5465.88萬元,同比增長46.41%;扣非后歸母凈利潤5332.85萬元,同比增長50.38%。
數據顯示,康耐特光學的營收和凈利潤規模均優于明月鏡片同期的表現。不過,康耐特光學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毛利率則不及明月鏡片,前者分別為30.6%、33.0%和34.9%,后者分別為44.34%、50.88%和54.95%。
報告期內,明月鏡片的毛利率、營業利潤率和銷售凈利率均高于康耐特。對此,明月鏡片表示,主要由于其以銷售自有品牌產品為主,而康耐特自有品牌占比較低,以OEM/ODM為主。
順豐同城:仍處于“燒錢”階段
作為順豐系的同城即時配送業務,順豐同城2016年開始從事業務,于2019年開始獨立并進行公司化運營。根據艾瑞咨詢報告,順豐同城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第三方實時配送服務平臺。
本次赴港交所上市,順豐同城擬發行1.31億股H股,發售價在每股發售股份16.42港元至17.96港元之間,最高募資23.56億元。按照計劃,順豐同城將于2021年12月14日在港交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控股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及Hello Inc.和順豐同城訂立基石投資協議。其中,阿里巴巴認購8.52億港元,哈啰出行認購3879萬港元。
基于發售價的中位數每股發售股份17.19港元(不考慮超額配售權),包括阿里巴巴、哈啰出行在內的基石投資者將認購順豐同城的H股總數為5177.82萬股,占其發行后總股數的5.55%。
本次上市前,王衛通過明德控股持有順豐同城約59.3%的股權,合計控制順豐同城約75.10%的表決權。IPO后,王衛通過明德控股和順豐泰森合計控制順豐同城64.54%的股份,阿里巴巴持股5.31%,哈啰出行持股0.24%。
財務方面,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順豐同城的營收分別為9.93億元、21.07億元和48.43億元,近三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20.84%。2021年前5個月,順豐同城的收入為30.45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14.29億元增長113.09%。
截至目前,順豐同城尚未實現盈利。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5個月,順豐同城的凈虧損分別為3.28億元、4.70億元和7.58億元和3.53億元,對應的毛利率分別為-23.3%、-16.0%、-3.9%和-0.9%。
非國際會計準則下,順豐同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經調整后的凈虧損分別為3.28億元、4.58億元和6.05億元,2021年前5個月的調整后凈虧損為2.97億元,對應的調整后毛利率分別為33.1%、-21.7%、-12.5%和-9.8%。
數據顯示,順豐同城的經營效率在逐漸改善,毛損率逐漸收窄。這意味著,隨著規模的增長和經營效率的提升,順豐同城有望在不久后實現盈利。但順豐同城表示,其預計2021年全年的凈虧損將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