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捷智能”)首發申請獲科創板上市委員會通過。這意味著,科捷智能的IPO進程已經取得有效進展,有望在2022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此前招股書顯示,科捷智能擬募集資金4.47億元,此次募集資金將用于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統產品擴產建設、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統營銷及售后服務網絡建設、研發中心建設、補充流動資金等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科捷智能和A股上市公司軟控股份(SZ:002073)的關系十分“曖昧”,不僅贈送多個商標,并將相關股權轉讓給了前高管龍進軍,還扶植該公司成長。
根據公開信息,科捷智能成立于2015年,總部位于山東省青島市。早前,科捷智能的前身——科捷有限曾為軟控股份的孫公司。2017年,科捷自動化將其所持61%的股份轉讓給了龍進軍等3人。
其中,龍進軍曾在2013年4月至2017年11月歷任軟控股份的財務總監、副總裁職務。截至目前,軟控股份仍通過科捷自動化持股4.79%。期間,軟控股份還曾將多項“科捷”“KENGIC”等商標無償轉讓給軟控股份。
此外,科捷智能還和順豐關聯密切,極其依賴后者帶來的收入貢獻,獨立性存疑。2020年,順豐投資更是成為了科捷智能的第二大股東。
“智慧物流”業務實質性遭質疑
據了解,科創板上市委現場對科捷智能提出了五大問題,主要聚焦科捷智能所謂“智慧物流”的業務實質問題,其毛利率、凈利率較低,以及關聯交易、股權轉讓相關問題也受到關注。
其中,包括要求科捷智能結合其業務實質,說明其關于“智慧物流”的披露是否準確等;結合毛利率、凈利率較低的情況,說明其“智慧物流”技術在業務中的具體應用和體現,并要求科捷智能進一步落實。
同時,科創板上市委要求科捷智能代表說明,該公司將工程技術人員支出全部計入研發費用是否符合準則相關規定,科捷智能研發費用歸集是否符合科創板發行條件等。
此外,科創板上市委要求代表說明科捷自動化與龍進軍、劉真國、鄒振華進行股權轉讓的價款是否真實支付以及股權轉讓價款資金來源。據貝多財經了解,龍進軍為科捷智能的實際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
招股書顯示,2017年12月,科捷有限(即“科捷智能”)曾召開股東會,通過了股權轉讓相關決議。其中,科捷自動化將其持有科捷有限38%的股權、13%股權、10%股權分別轉讓給了龍進軍、劉真國、鄒振華。
根據決議結果,龍進軍、劉真國、鄒振華受讓前述股權的價款分別為2850萬元、975萬元和750萬元。轉讓完成后,龍進軍、劉真國、鄒振華對科捷有限的持股比例分別為38%、13%和10%,科捷自動化持股9%。
幾經變更,科捷有限改制更名為科捷智能,順豐、海爾旗下日日順等也成為該公司的股東。不過,龍進軍依然是科捷智能的實際控制人。在該公司IPO前,龍進軍合計控制37.6%的股份,順豐投資持股14.85%,日日順創智持股8.51%。
同時,鄒振華持股8.11%,姚后勤持股1.47%。不過,鄒振華、姚后勤均未在科捷智能任職。對姚后勤在2018年作為外部員工獲得股權激勵,上市委員會也在審議現場要求科捷智能解釋原因,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相比之下,劉真國則并未直接持有科捷智能股份,而是通過益捷科技間接控制少量股份。目前,劉真國曾在順豐速運擔任自動化系統專家一職,2015年加入科捷智能,擔任副總經理一職。
研發能力不俗,持發明專利13件
招股書介紹,科捷智能是國內知名的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于為國內和國外客戶提供智慧物流與智能制造系統及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
所謂智慧物流系統服務,主要包括智能輸送系統和智能分揀系統。根據介紹,該系統集成了人工智能設備、視覺掃描產品、智能分揀和輸送設備,將貨物按照一定規則進行分類、揀選、打包、運輸,以此替代傳統的人工作業模式。
科捷智能稱,其智慧物流系統服務在報告期內的主要客戶包括順豐、德邦、燕文物流、印度Delhivery等大型快遞物流集團,以及韓國Coupang、京東、蘇寧、印度Flipkart等知名電商平臺。
而智能制造系統指的是,主要以自有核心設備及軟件為基礎,為客戶提供涵蓋從原材料入庫、原料配送、生產制造、成品運轉和產成品出庫等全流程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報告期內,科捷智能的智能制造系統的主要客戶包括海爾日日順、四川長虹、喜臨門等知名消費品牌廠商,以及賽輪輪胎、本田動力、徐工集團等大型工業制造企業。
科捷智能宣稱,其自2015年3月成立以來深耕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產品技術研發經驗。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該公司擁有13項發明專利,92項實用新型專利和37項軟件著作權。
根據智慧芽數據顯示,科捷智能共申請專利170件,有效發明專利13件,展現出較強的研發能力。從研發團隊情況來看,該企業有106個發明人其中,龍進軍為該公司的主要發明人,發明43件專利。
根據招股書,截至2021年6月30日,科捷智能擁有研發人員197名,占員工總人數的33.45%。202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報告期),該公司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09%、5.26%、3.95%和8.17%。
不過,科捷智能所列的研發費用明細情況顯示,其研發費用包含了工資薪酬費用、原材料成本、租賃費、專業服務費以及差旅費等,將技術人員的全部支出計入了研發費用。
對此,上市委員會在審議現場要求發行人(科捷智能)代表說明,發行人將工程技術人員支出全部計入研發費用是否符合準則相關規定,發行人研發費用歸集是否符合科創板發行條件等。
客戶集中度高,極其依賴順豐
整體來看,科捷智能在過去三年中,經營業績保持快速增長。2018年、2019年、2020年,科捷智能的營收分別為3.71億元、4.62億元和8.8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3.92%。
同期,科捷智能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由2018年的1594.19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6146.42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96.35%。不過,科捷智能2019年的凈利潤則為1272.83萬元,較2018年減少20.16%。
不過,科捷智能在2021年以來則錄得虧損。2021年1-9月(前三季度),科捷智能的營收為4.38億元,同比增長191.45%;歸母凈利潤-960.17萬元,2020年同期為凈利潤-3865.69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科捷智能對順豐的依賴性極強。報告期內,該公司來源于前五名客戶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9億元、2.87億元、8.01億元和2.3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7.91%、62.11%、90.98%及90.37%,客戶集中度較高。
其中,科捷智能來自第一大客戶順豐的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43.99%、21.55%、45.12%及76.29%。科捷智能表示,基于順豐在快遞物流行業的龍頭地位和其在手訂單情況,在可預見的未來公司與順豐的交易將持續存在,具有一定的依賴性。
2020年4月,順豐投資對科捷智能增資,構成持股關系。目前,順豐投資對其的持股比例為14.85%,為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因此,科捷智能和順豐投資關聯的順豐構成了關聯交易。
除了順豐外,海爾日日順也是科捷智能的關聯方。報告期內,科捷智能向關聯方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的關聯交易收入金額分別為0.15億元、0.81億元、4.83億元和2.0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01%、17.45%、54.87%和76.47%。
科捷智能表示,關聯交易占比呈上升趨勢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要客戶順豐、海爾日日順與公司建立業務合作關系后,因順豐投資、日日順創智于報告期內對公司增資、受讓公司股份成為公司關聯方,導致公司關聯交易金額及比例增高。
按行業來看,科捷智能下游客戶行業集中度亦相對較高。報告期內,該公司來源于快遞物流和電商新零售行業客戶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3.14億元、3.94億元、5.38億元和2.30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4.77%、85.87%、61.70%和88.52%。
此外,科捷智能在提示風險時表示,順豐投資、日日順創智等股東在投資或受讓公司股權時,與公司及部分其他股東約定了對賭條款。而根據各方簽署的補充協議,涉及公司作為義務承擔主體的對賭條款已終止。
科捷智能稱,涉及其他股東作為義務承擔主體的對賭條款自公司向上交所遞交本次發行申請材料時終止。若其發行申請被撤回或審核未通過,部分股東可能存在對上述股東所持股權進行回購的義務,從而導致公司股權結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