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多客
來源 | 貝多財經

“你已偏航,已為你重新規劃路線。”這是高德地圖使用中的一句經典提示語,而如果用在高德自己身上其實也十分恰當。
高德地圖坐擁8億用戶,在中國互聯網APP中高居第四,僅次于微信、淘寶和支付寶,但高德的業務從開始做聚合打車,到入局酒旅、餐飲等到店業務,不斷在重新規劃路線。
而不斷規劃路線至今,高德地圖仍然難以盈利。
2月20日晚間,阿里巴巴(HK:09988、NYSE:BABA)發布了2024年12月31日的2025財年第三財季財報(注:阿里巴巴財年與自然年不同步,從每年的4月1日開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結束)。
來自本地生活集團(LSG,主要包括餓了么和高德地圖)的營收為169.88億元(約合23.27億美元),同比增長12%。但扣非凈利潤仍虧損5.96億元。

來自阿里巴巴財報
作為工具屬性的高德地圖,相對于美團、大眾點評等本地生活APP相比并沒有太強的優勢。另外,高德地圖似乎在“干擾”安全駕駛方面不斷試探。
一、大而不強,廣而不精
2014年,阿里集團收購高德后,俞永福宣布放棄O2O戰略,未來三年內不設商業化目標。
一年后,高德地圖在數據上實現了對百度地圖的反超,并在2018年,高德地圖的日活躍用戶數突破了1億。
根據2024年6月,QuestMobile發布的2024城市生活圈消費洞察報告顯示,高德地圖的月活躍用戶數已突破8億大關。

其月活躍用戶數位居中國第四,甚至超過了抖音。
都說沒有流量是萬萬不能的,但高德地圖卻用持續虧損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有了流量也不一定是萬能的。
高德直到2017年才考慮將流量向商業模式變現的考量,逐漸從從一個出行工具轉型為出行平臺,上線了聚合打車產品,正式進入網約車市場。
高德的網約車以聚合模式為主:即整合眾多第三方網約車服務商,為乘客提供多樣化的出行選擇,例如 T3 出行、神州、曹操出行等較大的網約車公司以及眾多中小型網約車平臺。甚至還親自下場做順風車業務。
但網約車業務在打成紅海的情況下,卻十分難以突圍。
網約車業務實際上在高德2017年進入市場之后,格局已經基本定型,即使滴滴由于美國上市風波受創,但仍然未能撼動局面。所以,高德開始更加積極地探索本地化的商業化道路。
2019年9月,高德地圖宣布與餓了么、口碑打通,用戶可以在高德地圖中搜索餐飲、娛樂等門店的位置。在十一期間,高德地圖還推出了“景區隨身聽”服務。到了今年十一期間,不僅上線了多個省市的旅游服務“高德指南”,還推出了“十一分10億補貼”活動。
到了2021年,阿里集團對飛豬、餓了么和高德的整合,進一步將高德定位為本地生活服務的核心。
至今,高德的盈利模式多達六種,據華泰證券研報統計,包括技術調用和升級服務費、第三方廣告費、車企合作費、本地商家競價費、聚合打車的傭金抽成以及其他附加增值費。涵蓋網約車順風車、訂門票、訂酒店、查餐廳買團購、火車票機票,以及加油洗車等,不下十個業務。

高德的業務幾乎涵蓋了大市場,但其業務深度不足,僅觸及信息傳播層面,而在交易層面的滲透不夠深入。
例如在酒旅門票等OTA和本地生活服務,以及加油洗車和買賣車等服務領域,攜程、美團等已經占據了重要的市場入口,高德在酒店價格、餐廳團購價格等方面并不具備優勢。
餐廳娛樂等團購業務也未能得到有效發展。大而不深入,廣而不精細,是高德地圖在變現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
二、找外援,再次聚焦本地生活服務
前期的高速增長讓高德錯過了扎實各個細分領域的時機,也導致了后期高德商業化上乏力。
選中細分賽道,把高德的能力扎下去,當前高德選擇兩個方向作為重點,第一是保持長期的出行優勢,第二仍然是聚焦本地生活服務。
首先保持自身在出行領域扎下去,以保持長期優勢,2024年以來,高德在順風車和充換電領域的投入。
例如在充換電領域,基于電車用戶“找樁難”“排隊久”痛點,高德地圖天然是充電樁的流量入口,2024年第三季度,高德“充電地圖”日訪問量超2000萬次,居于全國第一。
從長期來看,如果高德地圖能從當前智能駕駛、車路協同、能源管理等場景入手構建競爭優勢。未來高德是有望從“導航工具”升級為“能源出行基礎設施的核心節點”的。
而從短期來看,巨大的流量又需要扎得下去的使用場景,而2024年以來,高德依然瞄準了本地生活服務來加大投入。
不同的是,高德這次“傍”上了抖音。
2024 年 12 月開始,抖音本地生活測試接入高德地圖,在高德地圖中搜索部分餐飲和生活服務的商家店鋪,會顯示抖音團購鏈接。

業內人士認為,“高德沒商戶但是抖音有,抖音沒線下消費意愿但高德有”。此次合作, 被大多數人看作是一場資源互補式的置換,業務碰撞指向的是店鋪的拓展入駐和核銷率的提升,實現流量的互導。
但這看起來對商家而言是好事,但并非所有商家都支持這次合作。
消費者也表示,在站內搜索感興趣的本地生活內容后,消費鏈路過于冗長,并且商家的核銷流程也極為繁瑣,甚至還要求用戶跳轉到抖音頁面進行操作,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
而除了商家和用戶的問題,為了打通本地生活服務,高德的用戶補貼成本高企,但收效甚微。
同時,在面對高德地圖在本地生活市場的布局,美團也在積極防御性反擊,2024年美團地圖上線“實時街景找店”功能,并加碼到店業務補貼,美團憑借超60%的餐飲類市占率仍不足仍然壓高德一大截。
說到底,到店業務一直是切入本地生活市場的關鍵突破口。高德早已不再局限于地圖服務,憑借超1.8 億的日活,在流量獲取上并不發愁,但在本地生活領域,卻未能像美團那樣賺錢,問題到底出在哪?這次拉上抖音,變成流量販賣,對于高德而言很難說是一條好的出路。
所以即便拉上了抖音,但相較于美團在本地生活領域長期扎根,想要憑借這次合作去抗衡美團還遠遠不夠。
三、急中始生亂
從黑貓投訴上發現,截至目前搜索“高德地圖”顯示的投訴條數超過3.3萬條,而不到半年前某財經媒體報道高德地圖投訴條數為2.77萬條,不到半年時間增長近20%。且投訴項目多指向司機被投訴繞路、預定酒店無法取消、一口價亂收費、虛假店鋪以及亂彈窗等問題。

這當中的“亂彈窗”問題,也已經成為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早在2024年上半年,工信部就通報了其中包括高德地圖的多款APP“亂跳轉”問題。而早在2023年2月,工信部就發布《關于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的通知》,要求不得頻繁彈窗干擾用戶正常使用,或利用高靈敏度“搖一搖”等易造成誤觸發的方式誘導用戶操作。2023年5月又施行了《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規定,“以彈出等形式發布互聯網廣告,廣告主、廣告發布者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志,確保一鍵關閉。”
除了因 “亂跳轉”問題的通報外,高德地圖還打起了“擦邊球”:干起了開車時推薦聽歌的行為。據了解,高德地圖于2024年推出了“聽歌”功能。當前,用戶可選擇“QQ音樂”或“喜馬拉雅”作為播放源。


作為一個導航軟件,其本身最大的責任在于保證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而不厭其煩的推薦歌曲某種程度上就威脅了司機和乘客的安全,畢竟經常彈窗讓用戶聽歌,這個行為本身就是在干擾安全駕駛,容易讓司機分心。

就用戶體驗而言,彈窗可能會干擾導航,尤其是在駕駛時,分心會有安全隱患。用戶可能覺得被打擾,特別是如果他們不需要音樂服務的話。但另一方面,如果用戶確實有聽歌需求,這樣的引導可能方便,減少切換應用的麻煩。
從平臺動機,借此可以實現用戶時長留存與收益分成。但也有用戶在網絡平臺上說:高德地圖推薦的歌單大多不好聽,在高度集中精神開車過程中推薦的一些不好聽的歌曲,容易引發個人的“路怒癥”。
潛在問題方面,安全風險是主要的,而彈窗可能導致駕駛員分心。另外,用戶可能覺得隱私被侵犯,如果導航軟件根據用戶數據推薦音樂,可能存在隱私泄露的風險。長期來看,頻繁彈窗可能損害品牌形象,用戶可能轉向更簡潔的競品。
導航軟件的功能擴展需以「安全」和「核心需求」為優先級,平衡商業目標與用戶體驗。理想狀態下,應通過無感化設計(如語音助手喚醒、手勢操作)實現服務延伸,而非依賴強制彈窗。
無論如何,高德地圖都應該聚焦于自身業務,避免“病急亂投醫”,畢竟提高用戶的生活和通行效率,才是高德地圖的基石。同樣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在本地生活中闖出一條路,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盈利并持續發展下去。
在駕駛場景下,作為車載設備的高德地圖理應遵守“最小干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