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多客
來源|貝多商業&貝多財經
前有問界、智界、享界、尚界、尊界等華為“五界”。而后,“示界”的誕生也被認為和鴻蒙智行或華為有著關聯。但事實并非如此。

2025年3月,神龍汽車正式推出自主新能源品牌“HEDMOS示界”這是一個承載著神龍汽車“二次創業”以及新能源轉型這兩大使命的品牌,肩負重任。
而市場會用長期數據去驗證這場“二次創業”的成色與耐力。那么,示界交出的成績單,及其品牌力、產品力、技術力究竟表現如何?
一、示界交出的成績單
兩個多月前的2025年5月20日,神龍汽車“HEDMOS示界”旗下首款車型“示界06”正式上市。新車僅推出一款車型,官方指導價為12.58萬元。作為神龍汽車重新崛起、同時也是示界首次打入市場的車型。
據懂車帝APP截至2025年8月8日銷量數據顯示,示界06在上市首月,即2025年5月,實現零售銷量80輛;2025年6月,示界06的零售銷量為134輛。而2025年7月,則并無示界06的銷量數據。
對于一個處于品牌認知建立期的新車型來說,銷量既是自然的市場反饋,也是可以通過加強傳播、提高聲量,進而提升銷量的做法加以嘗試。在當前主流新能源競爭格局中,品牌形象能否形成沉淀、產品矩陣是否具備延展性、技術創新是否具備穿透力結合差異化,無不是衡量一個汽車品牌是否具備長久生命力的關鍵變量。
作為示界首款車型示界06的推出,也是神龍新能源轉型的一次重要嘗試,但它能否成為長線競爭中的后來居上的力量,還需要更系統的布局與持續的投入支撐。當前,無論是銷量走勢、產品規劃,還是用戶認知塑造,都處在起步階段,尚未形成穩固的增長曲線。后續若想真正站穩市場,不僅要在車型數量、技術迭代和品牌傳播上形成合力,還需讓每一次產品和市場動作都能累積成可感知的品牌勢能。
接下來的考驗會更偏耐力,因為,市場會看三件事。其一,看日均能否爬坡并保持穩定;其二,看產品能否走向矩陣并覆蓋更多場景;其三,看技術能否給出明確的進化路徑與可感的確定性。如果這三條線長期不同步,任何一處都可能會影響產品推廣。市場留給示界的時間不會太多。每一個月的數據,都會直接寫在品牌的“體溫表”上。
因為,從整體市場看,示界06所處的價格帶,競爭密、更新快、渠道深,稍慢一步就可能被競爭對手先行一步。事實上,市場看結果,看月度累計是否能連續抬升而不是靠一個月銷量,看同價位對手的上新和降價是否帶來壓倒性優勢。所有判斷都會落在數字上,落在每個月的報表上。等的不是說法,而是一條能被驗證的走勢。
二、是否建立起品牌強認知?
從品牌重塑的角度來看,神龍汽車此次推出的自主新能源品牌“HEDMOS示界”,承擔著“二次創業”的重要戰略意義。
HEDMOS作為合成詞,官方釋義(Head+Most),對此,這一品牌聯想建立是否需要一定周期?如何將品牌與情感色彩、文化意象或功能導向相連接,如何以更低的品牌記憶門檻,快速打開認知和提升知名度?或許,這些問題需要示界逐一去探索和解決。
尤其是在新能源賽道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用戶對品牌的判斷標準也在發生變化。品牌不再僅僅是一個LOGO或車名,而是一套系統的價值認知。其中,既包括技術理念、設計哲學、服務體驗、社群文化等多維度內容,也涵蓋當前諸多主流品牌發力的露營、通勤、家庭出行等場景革命、品牌代言人、IP打造等社交平臺社會化營銷傳播,借此強化與用戶之間的情感連接。而反觀示界,盡管其也在努力傳播自身,但在此類用戶連接方式上的實踐尚未形成公開且大范圍成功的案例。
此外,示界是誰,為誰而造?示界是否面向年輕城市家庭,還是強調理性科技感,抑或承接神龍既有法系車主群體?這些基本的品牌定向信息尚需在主流傳播內容中明確傳遞,使得品牌定位未能在用戶心中定型,也導致產品屬性與消費場景之間缺乏足夠連接。
示界當前的品牌構建尚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其在命名邏輯、傳播主線、用戶溝通方式等方面仍面臨相對空白的問題。如何通過有機的內容策略、具象的用戶故事與一致的視覺語言,真正構建起一套可信賴、可延展、有記憶點的品牌體系,將是HEDMOS示界能否持續推進新能源戰略的關鍵基礎。當前,HEDMOS示界品牌僅推出一款車型“示界06”。然而,從產品體系和戰略布局角度看,示界當前的產品力仍處在起點階段,整體尚需形成品牌技術對產品的充足支撐力。
譬如,其產品矩陣尚未成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多數品牌已構建出多級別、多用途、多人群覆蓋的產品譜系,覆蓋從微型車、緊湊型SUV,到中大型MPV乃至高性能車型的全鏈條。而示界目前只有一款車型在售,尚無明確的新車規劃節奏、細分市場拓展路線或平臺共創信息披露,使得產品覆蓋面有限、用戶選擇空間不足。尤其是在新能源市場“先入為主”效應明顯的背景下,消費者普遍期待品牌能提供連續更新的產品序列與有序更新的配置方案,以確保車輛在升級、保值等方面能獲得持續支持。
三、產品力與技術力如何打天下?
從產品打法來看,入門即頂配的策略雖具市場沖擊力,但需關注長期成本控制能力。
示界06一口氣搭載了諸多旗艦配置,在短期內有效提升了性價比形象,拉近了與自主頭部品牌的用戶認知距離,但若未來缺乏更高階的技術迭代與平臺升級,這種配置密集式定價策略或可能導致產品向上拓展空間受限。更進一步,起步即高度集中的產品結構,或也意味著后續車型在功能上需做出差異化,而這將對研發與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特別是在主流新能源品牌普遍采用平臺化架構的當下,示界是否能在平臺與車型之間建立規模協同效應?其單款車型的高配置優勢是否能持續轉換為長期成本控制與毛利改善的平臺化結構能力?
與此同時,示界06的差異化標簽在現有傳播中還未形成顯著辨識度。其品牌特征尚未在產品設計語言和技術研發層面建立系統性認知。例如,越來越多車企強調“自研閉環”“智能全棧”“技術平臺+自研電池+DM-i”等構建技術優勢,示界是否通過產品建立了此類系統性記憶點?此外,在整車架構、電池策略、熱管理系統等核心維度,目前關于示界06所采用平臺的公開信息仍較少,不知示界是否具備橫向復制與縱向迭代能力?主流品牌多通過低配、中配、高配組合拉開產品梯度、提供豐富選裝體系以強化溢價能力,示界目前僅有一個Max版“頂配入市”的打法,或也缺乏價格與功能的分層空間,也未明確后續是否會推出“長續航版”“輕裝版”或個性化車型,產品力可參考平臺化戰略分階段拓展車型,或也需要示界進一步對此予以強化。
示界06作為首發車型,在定價與配置維度上展現出了一定的性價比優勢,起到了初步破圈的作用。而未來能否在車型、平臺、用戶分層等維度,形成多元化矩陣車型陣容,或將影響示界的市場活力與未來想象空間。而從當前已知信息看,示界06的上市只是神龍新能源布局的一步開局棋。無論是品牌認知的形成、產品陣容的豐富,還是技術路徑的明晰,都還需要時間和持續動作去驗證。市場最終會在數據里寫下答案,月度走勢、車型矩陣和技術迭代的節奏,將決定示界能否真正成為神龍“二次創業”的支撐力量。
畢竟,在智能化成為新能源汽車競爭核心的背景下,示界06所代表的神龍“品牌力”“產品力”“技術力”三力合一卻每個方面均未能在市場上形成獨特競爭力,“三力”之間亦未在市場競爭和吸引用戶上形成互補交融的“合理”。
目前,示界在供應鏈、平臺化、智能化等關鍵維度采取了哪些具體的措施予以推進?又將采取哪些舉措予以支撐示界品牌新車型和核心架構、智能化體系的研發費用?這些問題,或直接關系到示界未來的“品牌力”“產品力”和“技術力”,更事關神龍汽車的“二次創業”將獲得怎樣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