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張君
來源|貝多財經
又一家龍頭企業沖刺上市。
2024年12月31日,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匯川聯合動力”或“聯合動力”)遞交招股書(申報稿),擬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本次沖刺上市,匯川聯合計劃募資48.57億元。

招股書顯示,聯合動力本次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產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及平臺類研發項目”“數字化系統建設項目”及“補充營運資金”共四個項目,其中“補充營運資金”項目的金額高達8億元。
據貝多財經了解,聯合動力是A股上市企業匯川技術(SZ:300124)的控股子公司。此前,匯川技術曾多次發布有關分拆匯川聯合的相關公告。匯川技術方面稱,分拆完成后,匯川技術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且仍將維持對前者的控制權。
據招股書披露,匯川技術直接持有聯合動力94.51%的股權。通過本次分拆,聯合動力將作為上市公司體系內運營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和電源系統的唯一主體實現獨立上市,匯川技術與聯合動力的主業結構將更加清晰。
對于沖刺上市,聯合動力董事長李俊田在招股書中表示,未來,該公司將站在新的起點,通過持續技術創新及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進步,提升該公司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以更優異的業績回報廣大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動力的客戶包括理想汽車、小米汽車、奇瑞集團、廣汽集團、長安汽車、等。貝多財經發現,已經“倒閉”的威馬汽車也曾是聯合動力的重要客戶。

而今,威馬汽車已經成為該公司的“悶雷”。
一、業績持續快速增長,盈利規模擴大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聯合動力成立于2016年9月,位于江蘇省蘇州市。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為21.16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李俊田,股東包括匯川技術、蘇州聯益創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蘇州聯豐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

其中,李俊田為匯川技術董事、聯合動力董事長,曾于2003年8月至2023年10月擔任匯川技術副總裁。此前,李俊田曾在華為電氣技術有限公司、艾默生網絡能源有限公司(注:曾用名深圳市華為電氣技術有限公司,現名為“維諦技術有限公司”)任職。

包括李俊田在內,聯合動力董事楊春祿、董事李瑞琳、監事會主席丁龍山等也均曾在華為電氣技術有限公司任職。目前,楊春祿也是匯川技術董事、副總裁,李瑞琳則為匯川技術副總裁,丁龍山為匯川技術職工監事、知識產權與法務中心總監。
除了聯合動力外,2023年7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威邁斯(SH:688612)創始團隊也曾在華為電氣技術有限公司任職,包括威邁斯董事長萬仁春、董事兼總經理劉劉鈞、董事兼副總經理馮穎盈、董事兼副總經理姚順等。

據招股書介紹,聯合動力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部件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包括電驅系統(電控、電機、三合一/多合一驅動總成)和電源系統(車載充電機、DC/DC轉換器、二合一/三合一電源總成)等動力系統核心部件。
聯合動力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為下游超過40家整車企業、超過170個車型提供動力系統解決方案,2024年上半年動力系統產品出貨量超過170萬臺,深度參與車型設計、動力系統開發、整車產銷量爬坡及售后質保等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
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聯合動力的營收分別約29.03億元、50.27億元、93.65億元和60.55億元,凈利潤分別約-2.50億元、-1.80億元、1.86億元和2.85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約-2.16億元、-1.88億元、1.58億元和2.76億元。

不難發現,聯合動力的營收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21年至2023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79.63%。與此同時,聯合動力也在2023年實現了規模化盈利,盈利規模并在2024年上半年進一步擴大。
對于業績大幅增長,聯合動力歸因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報告期內,理想汽車、奇瑞集團、吉利集團等老客戶持續上量。另外,聯合動力還新增了小米(即“小米汽車”)等新客戶。
在乘用車領域,根據NE時代統計,2024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中,聯合動力的電控產品份額約11%,在第三方供應商中排名第一(總排名第二);驅動總成產品份額約5.9%,排名第四;電機產品份額約4.7%,排名第五;OBC產品份額約4.6%,排名第八。
在商用車領域,報告期內,聯合動力主要實現電驅系統相關產品的大批量銷售,收入取得快速增長,處于該細分賽道領軍地位。
二、客戶集中度高,深度踩雷威馬汽車
由于行業特性,聯合動力的客戶集中度較高。
報告期內,聯合動力向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合計占其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1.74%、71.73%、76.03%和66.28%,客戶相對集中且多為頭部整車廠。聯合動力在招股書中稱,這主要系新能源汽車產業頭部效應明顯,新能源汽車主機廠集中度較高。
據貝多財經了解,2021年、2022年度和2024年上半年,理想汽車均是聯合動力的第一大客戶。2023年度,理想汽車為該公司的第二大客戶。同年,聯合動力的第一大客戶為廣汽集團。
此外,聯合動力的重要客戶還包括小鵬汽車、威馬集團(即“威馬汽車”)、長城汽車、奇瑞集團、長安汽車、宇通集團、山東重工、吉利集團等。其中,小鵬汽車于2021年為聯合動力的第二大客戶,小米汽車于2024年上半年成為其應收賬款排名第二的客戶。

值得一提的是,威馬汽車在2021年也是聯合動力的前五大客戶之一,排名第三。2021年度,聯合動力對威馬汽車的銷售金額約為2.16億元,占該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約為7.44%,約為小鵬汽車的一半。
但就結果來看,威馬汽車并未能如期向聯合動力支付合作款項。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末,聯合動力對威馬汽車的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產余額分別約為1.45億元、2.16億元和2.15億元。


截至2021年末,聯合動力對威馬汽車計提的壞賬準備和減值準備余額為725.20萬元,計提比例為5.0%,處于正常范圍。而在2022年末,對威馬汽車的壞賬準備和減值準備余額則約為1.08億元,計提比例為50.0%。
這意味著,聯合動力2021年因威馬汽車產生了1億元的壞賬準備金。同期,聯合動力的壞賬準備和減值準備余額合計約為1.68億元,其中僅威馬汽車一家的占比就高達64.44%,其他企業的計提比例均為5.0%。
所謂壞賬準備,是指企業對預計可能無法收回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等應收預付款項所提取的壞賬準備金。若實際發生壞賬,將直接沖減已計提壞賬準備。
截至2023年末,聯合動力的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產余額約為28.02億元,壞賬準備和減值準備余額約為3.45億元。其中,對威馬汽車的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產余額約2.15億元,壞賬準備和減值準備余額同樣為2.15億元,計提比例為100%。
由于未履行給付義務,聯合動力和匯川技術全資子公司蘇州匯川技術有限公司多次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威馬汽車系列公司等支付款項,合計金額約6000萬元,均已勝訴。不過,威馬汽車系列涉訴主體未履行判決支付義務。


另外,威馬汽車現已進入破產重整階段,聯合動力方面稱,該公司已申報債權并入選債權人委員會。天眼查司法案件信息顯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即“威馬汽車”)于2023年10月新增破產審查案件信息,并于同年12月獲得受理。

根據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披露的《關于威馬科技集團招募戰略投資人的公告》,威馬汽車在合并報表口徑下的經評估資產價值約為人民幣96億余元,經審計負債金額約為人民幣250億元。
與此同時,威馬科技集團(即“威馬汽車”)及其下屬關聯企業除持有房屋土地等不動產、設備存貨等動產外,其名下還擁有稀缺的整車生產資質、新能源汽車生產相關的無形資產等。
截至目前,威馬汽車的破產重整案件尚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