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行星
來源 | 貝多財經
一紙聲明,道盡了長城汽車對行業亂象的不滿。
10月18日,長城汽車發布了一則題為《中國汽車行業發展需要遵守規則、遵循規律》的聲明,文中再度提及常壓油箱問題,稱裝配常壓油箱的混動車型已經停止新車銷售,但市場上仍然有數以百萬計使用常壓油箱的混動車型在行駛。
長城汽車在文中提示,這類裝配常壓油箱的混動存量車型不但潛藏著諸多問題,而且可能涉及侵害消費者利益。董事長魏建軍隨后轉發聲明稱,中國汽車競爭日烈,長城汽車堅守規則與規律,奮力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在前幾日接受新浪財經CEO鄧慶旭專訪時,魏建軍更是語出驚人,不僅貶損中國車企偷工減料與造假現象普遍、價格戰嚴重等亂象,還直言中國新能源電動車沒有什么核心技術,只有產業鏈領先,產業落后于其他國家。
頻繁公開“炮轟”行業問題,也使得魏建軍與其產銷量下行、新能源布局緩慢的長城汽車一起,再度陷入了輿論風暴的中心。
一、被指技術不足,疑似“拉人下水”
“我們中國的動力電池,原始發明技術都是美國的,起源于日本,讓韓國人發揚光大。但電動車的產業鏈是我們最好,中國電動車只有這一點領先”,在與新浪財經CEO鄧慶旭的對話中,魏建軍的一番觀點輸出堪稱直言不諱。
在他看來,中國電動車在算法方面表現不錯,但缺乏核心技術,質量管理體系的成熟度和保值率遠不如外國車企。而汽車的安全和質量構建均有賴于成本,如果只是一味追求低價,車企的產品質量將難以得到保障。
魏建軍強調,業內無序的價格競爭下,一些車企已經出現了“夸大其詞”的性能虛標問題,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此外,激烈的“價格戰”還將給車企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過去十年國內已有24個汽車品牌倒閉。
魏建軍呼吁中國汽車品牌正視自身與汽車強國在技術與品牌上的差距,在未來的發展中重視技術能力的構建,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溢價能力。同時,誠信是市場最基本的規則,車企應從自律做起,共同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
魏建軍的犀利言論無異于平地起驚雷,在業界引發了不小風波。雖然有不少稱贊魏建軍與長城汽車重視企業責任,敢于直面行業問題、捍衛行業規則的聲音,但也有業界人士對魏建軍的發言用意持質疑與否定態度。
飛象網創始人項立剛指出,中國電動汽車在電池、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燈等方面均擁有核心技術,且遠遠領先世界。而所謂的“供應鏈”就是上述核心技術支撐起來的,沒有核心技術、卻擁有強大的供應鏈的說法明顯不成立。
項立剛抨擊稱,魏建軍不可能不明白什么是最初創意和核心能力,貶低中國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唯一目的是掩飾自己的無能。長城汽車沒有核心技術,還想拉上同行甚至整個行業,用這種心態做企業,絕不可能在電動車領域有所作為。
二、業績高唱凱歌,銷量負重前行
備受質疑的長城汽車,核心競爭力究竟如何?先從業績端的角度切入,長城汽車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14.29億元,同比增長30.67%;歸母凈利潤更是達到70.79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13.61億元同比猛增419.99%。
長城汽車在財報中表示,其業績的增長主要歸功于期整車銷量增長及海外、中高端產品銷量占比提升帶來的單車收入提升。國投證券也在研報中指出,長城汽車上半年業績接近業績預告上限,現金流表現亮眼,并給予其“買入”評級。
但貝多財經發現,長城汽車的實際銷量卻不盡如人意,其上半年的累計銷量為55.49萬輛,6.95%的增速明顯落后于其收入、利潤端的漲勢。也就是說,長城汽車業績增長的核心動力,實際上并非汽車銷售業務。
另據長城汽車最新發布的產銷快報,身處“金九銀十”的汽車銷售旺季,長城汽車9月的單月銷售量卻同比下滑10.88%至10.84萬臺。截至9月末,該公司的累計銷售量為85.38萬輛,同比下滑1.18%;產量也同比下滑5%至85.14萬輛。
具體到品牌,長城汽車旗下僅有坦克在1至9月實現了62.43%的正增長,哈弗、魏牌、歐拉、長城皮卡四大品牌“全軍覆沒”,銷量均較2023年同期有所回落。其中,歐拉品牌的銷量最為慘淡,由7.76萬輛下滑39.25%至4.72萬輛。
歐拉汽車,正是長城汽車針對新能源賽道推出的品牌,魏牌、坦克、長城皮卡也均在新能源領域有所涉獵,但上述幾大品牌均未能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打響名聲,銷量十分有限。
今年9月,長城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為3.01萬臺;1至9月的累計銷售量為21.15萬臺,雖較2023年同期的17.03萬臺增長24.15%,但銷售規模顯然不及數以百萬計的同行業競爭對手,且在其總銷量中的占比僅為24.77%。
而早在2021年,魏建軍就給長城汽車定下了“2025年長城汽車要實現全球年銷量400萬輛,其中80%為新能源汽車”的目標。眼看著2025年即將到來,魏建軍的野心卻仍是鏡花水月。
三、稱堅持利潤為先,質量有待考證
利潤與經營質量優先,是魏建軍為長城汽車定下的策略。在長城汽車2024年股東大會上,魏建軍就曾強調“長城追求有質量的市場占有率”,并稱企業正常發展必須要有合理的利潤,并把握住合規和底線。
正因如此,長城汽車對業務線的把控十分果斷,歐拉品牌旗下的“黑貓”車型曾創造了月銷破萬的好成績,在彼時新能源賽道的競爭力不言而喻,但因2022年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后單臺虧損超萬元,最終被叫停生產。
2023年3月,長城汽車又將旗下沙龍、歐拉兩大新能源汽車品牌進行整合,彼時的沙龍品牌甚至未能實現量產,僅在部分城市的車展上“曇花一現”。而在叫停走量車型、改組運營架構后,歐拉品牌的吸引力也被明顯削弱。
銷量的連續低迷,迫使長城汽車將降本的砍刀再度揮向歐拉汽車。后者于近期宣布,“歐拉ORA”APP預計將在今年12月徹底停止運營,其相關服務功能將遷移至長城汽車APP,意圖通過整合服務來節省運營成本。
誠然,將有限的資源投向更具競爭優勢的子品牌,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企業在大浪淘沙的行業競爭中立足,但品牌“被邊緣化”,往往伴隨著難以估量的技術開發、用戶維護、產品營銷等沉默成本,還會損害已購車主對企業的信任。
而要想達到魏建軍所憧憬的“質量取勝”目標,長城汽車仍有不少上升空間。南方電網于8月發布公告稱,其已將長城汽車列為“不接受投標”供應商,原因為供貨商發生重大失信行為,且影響惡劣,處罰決定的有效期為兩年。
當天,上交所就輿情相關事項發出監管工作函,涉及長城汽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該公司于次日發布說明稱,2022年11月招標中,其中標35臺坦克500車型,但在車輛交付過程因工作疏忽,出現交付物與標的物存差異情況。
長城汽車稱其已對差異部分進行補償,并就給南方電網帶來的不便致以誠摯的歉意。雖然35輛車并不會對長城汽車的銷量與銷售收入造成重大影響,但對于造車企業而言,產品“貨不對板”意味著其制造、交付流程或存巨大漏洞。
“即使長城跌出前十名,也要走正確的路”,在魏建軍看來,企業不應該為資本服務,而是為社會創造價值。但現階段的長城汽車,實則面臨著一場業績與銷量的豪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