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造車超1000天后,低調行事的小米終于進行了首次“軍火展示”。
2023年12月28日,小米集團(HK:01810,下稱“小米”)在北京舉辦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公布了小米汽車核心技術及首款產品小米SU7。按照規劃,小米SU7將于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上市。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會上表示,小米汽車是小米集團從手機行業到汽車行業的重大跨越,更是“人車家全生態”完整閉環的關鍵跨越。
就短期目標而言,小米汽車計劃在2024年進入智能駕駛行業第一陣營;而從長遠來看,小米汽車將以“十倍投入”的決心從底層核心技術做起,通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為中國汽車工業全面崛起而奮斗。
小米SU7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產品?喊出“全球前五”宏偉目標的小米汽車究竟有幾分底氣與底色?
一、硬實力層面堆參數
小米的造車夢于2021年起航,彼時小米董事長雷軍曾表示:“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汽車而戰!”在造車領域,小米計劃將在10年內投入100億美元。
歷時兩年有余,小米通過發布會的方式向市場交出了最新答卷。小米汽車從電驅、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五大關鍵領域出發,進行了自研技術與實力的全方位展示。
在作為汽車動力系統的電機領域,小米自主研發了V6和V6s兩種可量產超級電機,最高轉速可達21000轉,一舉超越了“全球電機天花板”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20000轉,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遺憾的是,友商華為在前不久宣布,其最新一代電機最高轉速可達22000轉,發布時間相對較晚的小米只能屈居第二。但雷軍補充,小米的新款電機V8s轉速已達27200轉,預計2025年量產上市。
據介紹,小米SU7的風阻系數僅0.195Cd。在此基礎上,小米SU7的百公里加速時間為2.78秒,超過了保時捷Taycan Turbo的2.93秒和Model S的3.0秒;最高時速可達265km/h,同樣高于Taycan Turbo的260km/h。
與此同時,小米與寧德時代合作自研了CTB一體化電池技術,推出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最高電壓為871V,實現了目前CTB電池全球最高的77.8%電池集成效率,并承諾會將電池的續航及冬季續航問題作為重點攻堅對象。
為順應一體化壓鑄時代的發展趨勢,小米全鏈路自主設計了“9100t超級大壓鑄集群”和壓鑄合金材料“小米泰坦合金”,并推出了72合1的一體化壓鑄后地板,創新三段式防撞設計,成為同時自研大壓鑄和壓鑄材料的汽車廠商。
二、智能化基礎炫技術
雷軍在會上強調,轎車是汽車工業的“時代精神”,高性能是小米的基因。在熟悉的生態互聯領域,多年的生態開發經驗賦能小米大展拳腳。今年10月,小米宣布最新戰略“人車家全生態”,并通過全新推出的小米澎湃OS系統承接。
基于“人車家”三點一線的生態統一,小米澎湃OS打通了包括小米汽車在內的200多個品類,實現硬件設備無縫連接、實時協同。而隨著小米汽車技術的發布,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形成了完整的閉環。
據介紹,小米的智能座艙搭載高通驍龍8295芯片,基于澎湃OS技術,主要由16.1英寸中控生態屏、翻轉式儀表屏和56英寸HUD組成。此外,小米Pad可作為后排生態拓展屏,搭配原生車機系統,實現五屏聯動。
智能駕駛領域亦是小米研發的重點布局領域,自小米全棧自研智能駕駛技術投入研發以來,小米已在第一期投入47億元,團隊規模超過1000人,投入測試車輛超過200臺,并借助AI大模型等技術深度賦能。
具體來看,小米行業的三項關鍵技術分別為變焦BEV(Bird's Eye View)技術、超分辨率占用和網絡技術道路大模型。其中,變焦BEV技術能夠動態調節感知范圍,實現在不同場景下對環境的精準感知,提升駕駛安全性。
小米的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在障礙物識別領域首次加入了超分矢量算法,可精準識別異形障礙物,其精度小于0.1米,遠超特斯拉的識別精度為0.32m,且該技術能夠支持雨雪天氣的智能降噪。
除此之外,小米自研了無圖方案道路大模型,可實時生成道路拓撲,從而實現路口識別,障礙物自動繞行等功能。借助這三大軟件與算法方面的技術,小米可在高速領航、城市領航、代客泊車等多領域實現應用。
雷軍表示,小米汽車雖然起步晚,但智能駕駛技術迭代很快。并稱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小米將堅定的持續投入,保持感知技術,底層技術的持續領先,實現在2024年進入智能駕駛第一梯隊的目標。
三、性價比才是硬道理
可以說,“堆參數,炫技術”是小米此次技術發布會上的主旋律,但影響小米汽車市場表現的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定價。隨著發布會時間的推進,網友對小米汽車的價格愈發好奇,“小米汽車價格”一度沖頂微博熱搜榜。
不過雷軍坦言,關于小米SU7的定價還未最終確定,不過“確實有點貴”,但在他看來小米汽車做的是“有理由的貴”。就小米SU7“C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的定位而言,以低價打開手機市場的小米這次似乎的確不準備走平價路線了。
對于網友們此前調侃的“希望小米能推出15萬元以下的智能汽車”,雷軍在會上笑稱:“不要喊9萬9了,不可能的!但凡有這種表現和配置的,都得 40 萬以上!所以14萬9也不用再講了,還是要尊重一下科技??!”
早在2021年4月,雷軍曾就公開稱小米首款汽車的售價大致在10萬元至30萬元區間。另據業內人士估計,小米汽車最終的定價可能超過30萬,達到40萬,成為“年輕人的第一輛豪車”。
而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這一價格區間的車型銷量在2023年前十個月新能源乘用車總銷量中占比60%,是競爭最為激烈的細分賽道。不僅如此,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進入深水區,一場“價格戰”也順勢打響。
以同樣定位中大型純電轎車、配置相似的奇瑞星途星紀元ES為例,該款車型的入門價為22.58萬元。而與星紀元ES“一母同胞”的華為智界S7也著重在科技方面“堆料”,首搭鴻蒙4(Harmony OS 4)智能座艙,起售價為24.98萬元,
而在小米汽車發布會的前一天,極氪007亮相廣州車展,這款搭載800V高壓平臺、高階智駕、8295座艙芯片的中大型純電轎車的起售價為22.99萬元。與此同時,配置相似的銀河E8預售價跌破20萬元,定價18.8萬元起。
隨著技術發布會的召開,雷軍和小米汽車在新能源領域闖出一片天地的野心躍然紙上。但其市場表現是否能達到預期,宣稱的先進技術是否能做到“遙遙領先”,還需在量產和用戶反饋上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