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貝多財經從港交所披露易了解到,綠茶集團(綠茶餐廳)的上市申請材料已經“失效”,招股書已無法正常查看或下載。在此之前,綠茶餐廳已經3次在港交所遞表,另有2次披露聆訊后招股書,即于2022年4月通過聆訊。
但綠茶集團在通過聆訊并未開啟招股,且聆訊后招股書也已經超過6個月。不過,招股書“失效”是港交所的正常機制,代表擬發行人的財務審計數據過期,需要補充新一期的財務數據。在“失效”后的3個月內補充財務資料,均可繼續IPO進程。
公開信息顯示,綠茶集團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休閑中式餐廳運營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綠茶集團的餐廳網絡包括236家餐廳,而2019年末則為163家。另介紹,綠茶集團計劃于2022年至2024年每年開設75至100家新餐廳。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綠茶集團預計開設新餐廳的計劃投資成本將分別約為人民幣2.87億元、3.61億元和3.63億元。綠茶集團在招股書中表示,可以選擇性地在海外都市開設新餐廳。
招股書顯示,綠茶集團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7.36億元、15.69億元和22.9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6億元、-5526.2萬元和1.14億元,其中2020年曾錄得大幅虧損。
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下,綠茶集團2021年錄得調整后凈利潤1.38億元,而2019年、2020年分別為1.06億元和-1163.0萬元。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綠茶集團的經調整凈利潤率分別為6.1%、-0.7%和6.0%。
據此前媒體報道,綠茶集團掌門人王勤松曾于2014年采訪時稱,“綠茶和其他餐廳不同之處在于翻臺率很重要,只有滿客之后翻臺才能賺錢。一天翻臺率4次是保本,最高是7次。4次應該是大眾餐飲的一道門檻,如果達不到,那可能就要考慮是不是有什么問題”。
不過,綠茶集團并未滿足這一門檻。招股書顯示,綠茶集團的翻臺率由2018年的3.48次/天稍降至2019年的3.34次/天。由于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綠茶集團2020年、2021年的翻臺率分別為2.62次/天、2.92次/天,均低于4次/天。
事實上,翻臺率是餐飲企業的一個重要考量指標,指的是餐桌重復使用率。通常情況下,翻臺率高意味著該企業能在有限的坪數及營業時間內座位的流動率較高,可帶來更多營收,反之則代表收入不理想。
另據貝多財經了解,海底撈2021年的總體平均翻臺率為3次/天,而2019年的翻臺率為4.8次/天,2020年為3.5次/天。相比之下,正在沖刺港交所上市的撈王(LAOWANG HOLDING LIMITED)在2021年的翻臺率為2.4次/天。
本次上市前,綠茶集團的控股股東為王勤松、路長梅夫婦,二人合計持股約65.8%;合眾集團通過Partners Gourmet持有28.2%的股份,受限制股份單位代名人,持有6.0%的股份。其中,王勤松擔任綠茶集團行政總裁、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路長梅為非執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