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燃石醫學(NASDAQ:BNR)發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這也是其上市后的首份年報。財報顯示,燃石醫學的營收保持增長趨勢,而凈虧損也在同步擴大。
具體來看,燃石醫學2020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299億元,同比2019年的3.817億元增長12.6%。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1.317億元,環比增長6.3%,同比增長48.5%。
燃石醫學創始人兼CEO漢雨生表示,“燃石醫學專注于為腫瘤精準醫療提供具有臨床價值的二代基因測序,通過自主研發與商業化合作并行,產品管線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我們相信未來還將持續強勁的發展勢頭。”
按收入結構來看,燃石醫學2020年度的中心實驗室模式實現營收2.973億元,同比增長7.6%;院內業務營收1.179億元,同比增長34.4%;藥品研發服務(藥企合作)收入為1470萬元,同比減少了17.2%。
不過,財報也顯示,燃石醫學的虧損規模持續擴大。2020年度,燃石醫學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為-4.72億元,同比2019年的凈虧損3.34億元擴大約41.32%。
2020年第四季度,燃石醫學歸屬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1.56億元,相較于2019年同期的9509.4萬元擴大64.08%。分季度來看,燃石醫學2020年Q1、Q2、Q3的歸母凈虧損分別為5257.2萬元、7105.5萬元、1.27億元,逐漸增加。
虧損大幅增加,與燃石醫學的營收規模較小,而支出費用較大有關。數據顯示,其2020年度的經營費用合計7.263億元,較2019年增長64.2%。其中,研發費用為2.639億元,同比增長68.2%,占總營收的比例為61.4%。
2020年度,燃石醫學用于銷售和市場費用為1.686億元,較2019年的1.533億元增加9.9%,占總營收的比例為39.2%。同時,行政管理費用從2019年的1.322億元增加至2.938億元。
2020年第四季度,燃石醫學的營業費用為2.445億元,同比2019年同期的1.505億元增長69.2%。其中,研發費用為8340萬元,較2019年同期的5220萬元增長59.7%。
資料顯示,燃石醫學創立于2014年,專注于為腫瘤精準醫療提供具有臨床價值的二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服務,業務及研發方向覆蓋三大領域:腫瘤患病人群檢測、癌癥早診以及腫瘤基因組大數據生態圈。
2020年6月12日,燃石醫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募資約2.81億美元。此前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與2019年,燃石醫學的收入分別為1.112億元、2.089億元與3.817億元。
IPO前,漢雨生持有燃石醫學20%股權,其首席運營官(COO)揣少坤持股3%。機構方面,北極光創投持股13.7%,紅杉資本持股9.1%,CMB持股8.8%,LYFE Capital Stone (Hong Kong) Limited持股7.9%。
值得一提的是,燃石醫學赴美上市時,清池資本、OrbiMed、濟峰資本、招銀國際等參與了認購。同樣的,還包括高瓴資本(認購40萬股,單價為16.50美元/ADS)。而在2020年第四季度,高瓴資本就選擇了清倉。
根據灼識投資咨詢(China Insights Consultancy,CIC)行業報告,在基于NGS檢測選擇癌癥治療藥物的患者中,有26.7%選擇了燃石醫學的檢測產品,肺癌患者則達到31%。
截至2020年3月31日,燃石醫學已經將腫瘤NGS檢測落地全國頂尖的44家醫院病理科。最新財報顯示,其簽約合作醫院數量從2019年12月31日的19家增加到2020年12月31日的29家。
根據介紹,燃石醫學有多個產品正在NMPA的審批程序中。其中,燃石醫學液體活檢產品OncoCompassTM Target(覆蓋101個基因、并可進行基于血液的微衛星不穩定狀態檢測)于2020年10月通過NMPA注冊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