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汽集團”或“上汽”)發布了最新產銷報告。報告顯示,上汽集團2024年7月的汽車產量與銷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回落,今年以來的累計銷量也出現了雙位數下滑。
繼續拉長時間線可知,上汽集團在走過2018年的“黃金時代”后,其業績和銷售表現便開始持續下挫。其經營指標下滑的軌跡,如同北歐神話中諸神黃昏的預言般,昭示著輝煌與興盛的落幕。
但顯然,上汽集團不甘就此走向平庸。在經歷一場高管變陣后,“新帥”王曉秋帶領上汽啟動提效降本舉措,并積極推進營銷體系變革,激發創新活力。處在改革十字路口的上汽集團,能否如同如同神話,邁向嶄新的世界?
一、被比亞迪反超,今年以來產銷陷入瓶頸
根據上汽集團公告,上汽集團今年以來的整車產量為205.08萬輛,同比下滑18.64%;整車銷量為207.84萬輛,同比下滑15.92%。不過,該公司稱其累計終端交付量達245.2萬輛,且7月終端交付環比增長5.1%。
但需要指出的是,上汽集團2024年7月的單月整車產量約為23.75萬輛,較2023年同期的41.36萬輛下降42.57%;整車銷量為25.15萬輛,亦較2023年同期的40.02萬輛下降37.16%,產銷規模同比縮減近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汽車行業7月產銷量分別為228.6萬輛和226.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8%和5.2%;但今年以來的整體產銷量分別同比增長3.4%和4.4%。就這個維度來看,上汽集團的經營表現顯然不及平均值。
在上汽集團旗下眾多的品牌中,尤以上海通用的銷量下滑態勢最為顯著,由2023年7月的8.53萬輛驟降至1.5萬輛,月度同比下降82.42%。除此之外,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大通的銷量降幅分別為18.18%、31.72%和23.34%。
相比之下,上汽集團最大的競爭對手比亞迪7月的整車銷量為34.23萬輛,同比增長30.60%;而在此前的六月,比亞迪就以34.16萬輛的銷售成績反超上汽的30.05萬輛,換句話說,上汽已連續兩次丟失月度銷量冠軍。
雖然比亞迪目前195.53萬輛的總銷售規模仍不及上汽集團,但二者的銷量差距已由截至上半年末的21.40萬輛,縮小至截至7月末的12.31萬輛。業內甚至有人大膽猜測,比亞迪今年的銷量或將超越蟬聯18年國內車企銷冠的上汽集團。
另據乘聯會數據,7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汽車87.8萬輛,同比增長36.9%,環比增長2.8%。而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領域7月的產量為6.92萬輛,同比下滑21.10%;銷量為7.11萬輛,同比下滑21.85%。
不過,上汽集團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車的市場表現可圈可點,在單月產量3046輛,同比增長120.25%;銷量4180輛,同比增長142.74%的基礎上,智己汽車今年以來累計銷量已達2.66萬輛,同比增長131.34%。
上汽集團對外透露,智己汽車7月全系列終端交付量達6017輛,同比增長249%,實現跨越式增長,智己LS6重奪“中大型純電SUV”賽道銷冠,智己L6站穩20萬元級“中大型純電轎車”銷量前三。
貝多財經了解到,智己汽車還于近日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張被遮擋的汽車海報,并配文“定了,8月發布”,昭示著其新車發布在即。不少網友猜測,智己汽車此次的發布新車或將是新款(改款)智己LS6增程車型。
二、馬不停蹄換防,高管變動浪潮來勢洶洶
在發布這份不太亮眼的7月產銷快報后不久,上汽集團便加快了高管人事變動的腳步,其旗下多個銷量不佳的板塊相繼宣布“換帥”。
上汽集團于8月14日宣布,原上汽大眾黨委書記、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俞經民,將任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原上汽乘用車業務規劃和項目管理部動力驅動平臺執行總監祝勇,任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
與此同時,上汽大眾發布公告稱,上汽大眾總經理陶海龍將兼任上汽大眾黨委書記;上汽大眾品牌營銷事業原執行總監傅強,將接替俞經民擔任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
同樣出現高管換血的,還有上汽通用。經上汽集團黨委會決定,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原執行副總經理盧曉,接替莊菁雄擔任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原上汽通用五菱副總經理薛海濤,接替陸一擔任公司副總經理一職,負責市場營銷的相關工作。
如此密集的人事變動,在業內并不多見,而這一系列的排兵布陣,還需追溯上汽集團今年7月的高管輪換。貝多財經獲悉,為上汽效力40年的上汽集團原董事長陳虹由于到齡退休,于7月8日提交辭職申請。
根據上汽集團八屆二十三次董事會會議決議公告,董事會選舉原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接棒”陳虹,任該公司董事長;而上汽集團總裁一職,則由原副總裁賈健旭擔任,任期與此屆董事會任期一致。
此番大規模人事“換防”,無疑是以王曉秋為核心的上汽集團新任領導班子的手筆。貝多財經對現任管理層進行梳理后得知,這群新任高管多為擁有豐富的品牌營銷或技術研發經驗的“70”后,且大多曾在如今任職的公司有過從業經歷。
另據中國經濟網透露,上汽集團的全新人才布局旨在打造“技術+營銷”的互補組合。換句話說,上汽計劃在市場營銷全鏈路運作的同時,深入部署推進創新鏈建設,進一步促進旗下汽車產業價值鏈的重構,向市場高地再度發起沖擊。
三、業績持續縮水,連續多年銷量未達預期
上汽集團浩浩蕩蕩地拉開高管變陣序幕的舉措背后,突破銷量困境的野心與決心昭然若揭。實際上,走過46年風雨,如今行至新能源汽車發展拐點的上汽集團,也是時候探尋更為多元的創新范式了。
根據此前財報,上汽集團2023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447.05億元,僅同比微增0.09%,與2022年的收入規模相差無幾;歸母凈利潤為141.06億元,同比下降12.48%;扣非后凈利潤為100.45億元,同比增長11.71%。
上汽集團的業績答卷只能說是無功無過,但市場顯然對這份財報并不滿意。要知道,上汽巔峰時期的營業總收入一度突破9000億元,凈利潤更是達到360.09億元,而如今的盈利能力已接近膝斬,甚至不及十年前的水平。
再看銷量端,上汽集團2023年的總銷量為502.09萬輛,同比下滑5.31%,未達到600萬輛的銷售目標。貝多財經發現,自2018年起,上汽的經營目標就已連續6年化為泡影,整體銷量也已連續5年出現回落。
其中,“上汽老三樣”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2023年的銷售量分別減少8.01%、14.45%和12.31%,累銷不足400萬輛。而在2018年,上述三家公司尚且能以610.7萬輛的銷量,撐起上汽集團超700萬輛的銷售規模。
在財報中,上汽集團重新調整了經營計劃制定戰略,著重增強成本競爭力,以實現銷量規模的提升和現金流的穩定,力爭在2024年全年整車銷量達到545萬輛,預計營業總收入超過7900億元,營業成本在7000億元左右。
在上汽集團“向新十年”的技術發布會上,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副院長李君也強調“顛覆式創新重要的指標是系統成本的降低”。這一理念,很快在上汽的多家下屬公司中得以落實。
以上汽大眾為例,據21世紀經濟報道,其總經理陶海龍上任不到一個月,便帶領該公司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上汽大眾重新評估了2024年成本優化潛力,計劃在2024年優化20多億元結構成本,在業內“價格戰”中向成本端要利潤。
已形成系統化、模塊化產業架構的上汽集團,并不缺乏向好發展的資源與實力。如何在堅持“穩中求進、關鍵在進”工作總基調的基礎上,將長期主義的戰略定力與改革創新的發展動能相結合,才是其邁向新紀元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