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來源|貝多財經
6月30日,Black Sesame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以下簡稱“黑芝麻智能”)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材料,中金公司和華泰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值得一提的是,黑芝麻智能也是自今年3月31日港交所18C規則生效以來,第一家根據此規則正式遞交上市文件的特專科技公司。若能夠成功上市,黑芝麻智能也有望成為“自動駕駛計算芯片第一股”。
據招股書披露,黑芝麻智能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車規級智能汽車計算SoC及基于SoC的解決方案供應商,為智能汽車配備包括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先進成像及互聯等在內的關鍵任務能力。
其中,SoC是一種集成了包括中央處理器、內存、I/O接口及其他關鍵電子元器件的集成電路。
一、深耕高水平自動化開發,技術位于行業前沿
隨著自動駕駛系統日趨復雜,汽車的原始設備制造商更傾向于策略性地僅采用及保持使用少數技術平臺于不同產品線或品牌的同等自動駕駛等級的車型中,以提高效率并避免高昂的轉換成本。
就目前的市場技術而言,無論在中國還是全球,絕大部分智能汽車的自動化水平不高于L3級(即“有條件自動駕駛”),且預計在未來數年仍會如此。而高水平的汽車自動化開發,正是深耕L2至L3產品研發的黑芝麻智能的拿手好戲。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黑芝麻智能華山系列產品線中的A1000是在中國開發及推出的第一款具有專有IP核的高算力自動駕駛SoC,亦是中國首款已取得 ASIL-B 及 AEC-Q100 2 級認證的 L2+及L3 SoC。
在此基礎上,黑芝麻智能于2021年4月推出用于L3自動駕駛的A1000 Pro。此外,針對L3級自動駕駛,該公司正在開發目標算力為250+TOPS的A2000。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A2000是世界上性能最高的車規級SoC之一。
招股書顯示,高技術水平助推黑芝麻智能成為了汽車自動化開發市場中的“領航員”。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按2022年車規級高算力 SoC 的出貨量計,黑芝麻智能已躋身第三大供應商行列。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黑芝麻智能已獲得10家汽車OEM及一級供應商的15款車型意向訂單,同時已與30多名汽車OEM及一級供應商合作,如一汽集團、東風集團、江汽集團、合創、億咖通科技、百度、博世、采埃孚及馬瑞利等。
二、持續虧損仍堅持研發,客戶集中度過高
對于一家汽車自動化開發企業來說,唯有“開發”才能促進發展,黑芝麻智能無疑深諳于此。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該公司的研發開支由2020年的2.55億元增至2021年的人民幣5.95億元,并進一步增至2022年的7.64億元。
但需要指出的是,黑芝麻智能的商業化進程仍處于起步階段。報告期,該公司的營業收入僅為5302.1萬元、6050.4萬元和1.65億元。換句話說,黑芝麻智能正長期處于“倒貼做研發”的現狀之中。
也正因如此,黑芝麻智能并未實現盈利。2020年、2021年和2022年,黑芝麻智能分別錄得2.93億元、7.23億元和10.53億元的凈虧損,經調整后凈虧損則為2.73億元、6.14億元和7.00億,虧損金額持續飆升。
黑芝麻智能在招股書中解釋,其需要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源以取得技術進步,使該公司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市場上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同時,其業務營運、研發、擴張計劃還將產生大量研發開支及資本開支,可能導致其長期處于虧損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黑芝麻智能也存在過度依賴大客戶的風險。報告期內,該公司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47.7%、40.7%和43.5%,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則分別占總收入的88.5%、77.7%和75.4%。
產品的市場適應性無疑是開發制造型企業成功的關鍵,而客戶方究竟能否成為撬動該公司財務表現的“杠桿”,黑芝麻智能的未來值得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