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蜂巢能源”)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科創板上市。本次沖刺科創板上市,蜂巢能源計劃募資150億元,主要用于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
據招股書介紹,蜂巢能源是一家專業鋰離子電池系統提供商,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電芯、模組、電池包及儲能電池系統,并可根據客戶需求為其提供動力電池及儲能產品整體解決方案。
目前,蜂巢能源已與長城汽車、吉利汽車、零跑汽車、東風汽車、嵐圖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光束汽車、賽力斯汽車、合眾新能源汽車、牛創新能源汽車等整車企業達成合作關系。此外,該公司與PSA(Stellantis集團)等國際汽車廠商亦開展業務合作。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蜂巢能源成立于2018年,位于江蘇省常州市,當前的注冊資本約為32.43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楊紅新。目前,該公司的股東包括長城汽車、國投招商、中銀投資、深創投、建信投資、IDG資本等。
而根據招股書披露,蜂巢能源的前身——蜂巢有限由長城汽車于2018年2月12日出資設立,注冊資本為10億元。成立至今,蜂巢能源已經引進了先進制造基金、京津冀基金、碧桂園創投、中銀基金、深創投基金等投資人。
本次上市前,魏建軍通過保定瑞茂、長城控股合計控制蜂巢能源40.26%股權,合計控制該公司76.81%表決權,系蜂巢能源的實際控制人。當前,魏建軍擔任蜂巢能源董事一職,也是長城汽車的董事長、長城控股董事長兼總經理。
其中,保定瑞茂持股29.55%,先進制造基金持股6.01%,京津冀基金持股4.81%,碧桂園創投持股4.49%,中銀基金持股2.60%,訊奇科技持股2.17%,深創投基金持股2.15%,建源基金持股1.91%,北京瑞遠持股1.58%,中津創新、珠海環宇、杭州凌智均分別持股1.43%。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的營收分別為9.29億元、17.36億元、44.74億元和37.38億元;凈虧損分別為3.26億元、7、01億元、11.54億元和8.97億元;扣非后凈虧損分別為3.47億元、7.76億元、13.01億元和10.17億元。
招股書顯示,蜂巢能源的收入主要由電池包等貢獻。報告期內,蜂巢能源來自電池包的收入分別為8.12億元、16.50億元、36.92億元和20.92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86%、98.74%、87.11%和60.08%。
蜂巢能源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致力于成為全球頂級鋰離子動力電池系統及儲能電池系統供應商。設立以來,該公司重視技術創新與工藝研發,建立了完善的研發創新體系,打造了一支經驗豐富、勤勉專業的研發團隊。
截至報告期末,蜂巢能源共有2360名研發與技術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比例為19.58%。報告期內,該公司持續進行高強度研發投入,對應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75億元、3.80億元、7.24億元和5.72億元,研發費用總額呈較快的增長趨勢。
截至2022年9月30日,蜂巢能源共計擁有境內授權專利2979項,其中發明專利468項。而據智慧芽數據顯示,蜂巢能源共有3881項專利申請信息,其中發明專利1405項,主要專注在電池包、電池模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動力電池等技術領域。
根據中汽中心全球汽車專利大數據平臺公開信息,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的動力電池專利公開量分別為586項、878項及568項,分別位列中國動力電池專利公開量創新主體排行榜單第一、第一及第二。
另據韓國鋰電池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統計,蜂巢能源2021年度和2022年上半年的月動力電池裝機量世界排名第十;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該公司2021年度和2022年上半年的動力電池裝車量國內排名第六。
蜂巢能源表示,將不斷依托核心優勢,提升專業技術水平,整合行業及客戶資源,發揮管理團隊和技術團隊能動性,逐步在產品品類、產品制造、供應鏈建設、低碳生態構建等方面建立其獨特優勢,逐步實現“成為全球領先的能源互聯科技公司”的企業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