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跨境電商平臺Onion Global Limited(下稱洋蔥集團,NYSE:OG)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更新后的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洋蔥集團擬在紐交所掛牌交易。
本次赴美上市,洋蔥集團擬發行1250萬股ADS,發行區間為7.25美元到9.25美元,最高募資總額為1.16億美元,預計2021年5月7日在紐交所上市。若執行“綠鞋機制”,其IPO募資規模至多為1.33億美元。
在此之前,跨境電商平臺蘭亭集勢(NYSE:LITB)早在2013年就已經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其IPO發行價為9.5美元。而截至2021年4月29日,蘭亭集勢的股價僅為2.91美元,較發行價下跌69.37%,總市值為3.26億美元。
據貝多財經了解,蘭亭集勢的管理層曾在2018年“大換血”。2018年6月,蘭亭集勢發布公告稱,郭去疾辭去該公司董事長兼CEO,卓爾發展集團聯席董事長兼CEO閻志被選舉為蘭亭集勢董事長。
同時,蘭亭集勢董事會選舉卓爾智聯集團執行董事兼聯席CEO齊志平擔任蘭亭集勢CEO職務。不過,齊志平的CEO職務在2018年底再次被換掉,Ezbuy公司創始人兼CEO何健被任命為蘭亭集勢CEO。
資料顯示,洋蔥集團成立于2015年,在境內的主體主要為廣州洋蔥時尚集團有限公司。根據工商信息系統,后者于2009年注冊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洋蔥集團聯合創始人白平三。
目前,洋蔥集團業務有三大板塊,分別為洋蔥O'Mall電商、洋桃跨境供應鏈與洋貨百科。截至2020年12月31日,洋蔥集團已與4001個品牌達成合作,覆蓋超過61317個SKU。
其中,洋蔥O'Mall平臺為洋蔥集團核心業務。根據招股書,截至2020年12月31日,O’Mall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商品交易總額)約為13.1億元,同比2019年的9.67億元增長35.5%。
財務方面,2018年、2019年、2020年,洋蔥集團的營收分別為18億元、28.5億元、38.1億元(約5.84億美元),凈利潤分別為-9475.0萬元、1.03億元、2.08億元。
相比之下,洋蔥集團的營收規模要略高于蘭亭集勢。2020年,蘭亭集勢的總營收為3.98億美元,2019年則為2.44億美元,同比增長63.4%;2019年、2020年,蘭亭集勢的凈利潤分別為105.8萬美元、1334.6萬美元。
此外,洋蔥集團還通過洋蔥海外開展供應鏈業務(洋桃跨境供應鏈),對洋蔥O’MALL供貨,也為國內多個跨境電商平臺或商家供貨。2018年、2019年、2020年,洋桃跨境供應鏈分別處理了550萬、1030萬與1580萬份訂單。
據了解,2015年成立至今,洋蔥集團曾獲得國泰君安力鼎投資、險峰資本、亦聯資本、亞洲軟銀賽富基金等4輪融資,合計融資規模超過5億元。不過,洋蔥集團的控制權仍掌握在其管理層手中。
根據招股書,洋蔥集團的大股東為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淙,白平三為第二大股東。IPO前,李淙持股62.9%,白平三持有27.9%的股權,洋蔥集團CFO何珊持股7.4%。同時,險峰資本通過YGC Holdings Limited持股21.3%。
IPO后,李淙持有洋蔥集團5,351,640股,持股比例為54.9%,擁有91.7%的投票權;白平三持有2,233,000股,持股比例為24.2%;何珊持股3.7%;險峰資本持股10.2%,晨鈞投資持股6.1%。
值得一提的是,洋蔥集團在境內的主體——廣州洋蔥時尚集團有限公司曾在2017年因銷售假冒偽劣的化妝品,而遭到廣州市天河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罰,責令其停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處以沒收違法所得、罰款。
在此之前,洋蔥集團曾宣稱,“堅持海外全品自營,無第三方入駐,堅持海外一手直采,而且只賣本土版。”同時,其稱“上線以來沒有一例假貨,這是我們最驕傲的地方”。
另一方面,洋蔥集團還被指涉嫌傳銷。不過,有媒體報道稱,洋蔥集團工作人員對此稱,“傳銷是有很多級別,而且要多次繳費刷人頭。我們只有兩級,只做店鋪產品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