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艾為電子(OC:833221)發布2020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艾為電子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4.38億元,同比增長41.27%;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2億元,同比增長12.88%,上年同期增長135.23%。
對于營收增長,艾為電子稱,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產品類型增加和產品需求持續增加,產品從以手機為中心延展到物聯網等智能硬件。因此,營業收入較2019年增加,相關的營業成本較2019年同期增加45.35%。
據貝多財經了解,艾為電子當前正處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的最后階段。2020年9月30日,科創板受理了艾為電子申報的IPO招股書。歷經問詢后,于2021年3月29日獲得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議通過。
這也意味著,艾為電子下一步將提交注冊稿,進而完成上市。但由于財務資料更新不及時,艾為電子的IPO進程還在今年3月31日被科創板上市委員會中止,原因是其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
截至目前,艾為電子尚未重新申請恢復審核,仍處于“中止(財報更新)”狀態。作為本身就是新三板掛牌的公司,艾為電子于3月31日在新三板更新了2020年年度報告,其中披露了2020年的經營及財務相關數據。
2020年,艾為電子的毛利率下降至32.57%,而2019年則為34.46%。報告期內,艾為電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約為2.00億元,同比增加123.84%;凈資產為3.81億元,同比增加18.02%。
支出方面,2020年,艾為電子的銷售費用為6231.38億元,同比增加2.42%,占總營收的比例為4.33%;管理費用為6675.75萬元,同比增長53.47%,占比為4.64%;研發費用為2.05億元,同比增長47.26%,占比為14.29%。
據了解,艾為電子也在財報中披露,該公司正在推進科創板上市事宜,其申報材料于2020年9月30日獲得上交所受理。同期,該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停牌。
根據公開信息,艾為電子成立于2008年6月,主要產品包括音頻功放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射頻前端芯片、馬達驅動芯片等,主要為手機行業提供產品服務,涵蓋移動多媒體終端等領域。
根據招股書,孫洪軍系艾為電子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IPO前,孫洪軍直接持有該分公司56.01%的股份,并通過上海艾準及上海艾準的有限合伙人上海集為間接持有0.01%的股份,合計持有56.02%的股權。
孫洪軍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與2020年上半年,艾為電子分別實現營收5.24億元、6.94億元、10.18億元與5.08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2782.22萬元、3829.75萬元、9008.89萬元與4884.94萬元。
2017、2018年、2019年,艾為電子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5090.55萬元、5093.26萬元、8161.79萬元,2020年上半年為4458.72萬元。整個2020年,艾為電子扣非后凈利潤為1.02億元,同比2019年的9008.89萬元增長12.88%。
值得一提的是,提交招股書后,科創板上市委員會曾對艾為電子共進行了多輪問詢,聚焦實際控制人、內部交易、技術支付費用、研發費用、實控人與董監高之間資金往來、新三板掛牌等問題。
貝多財經發現,這其中還包括實控人借錢認購股份、員工向實控人借錢買房等。艾為電子回復稱,孫洪軍曾在2015年12月向同事合計借款400萬元,參與艾文電子2016年3月份的掛牌后第一次股份增發,合計認購700萬元。
2017年,孫洪軍再度向同事及朋友合計借款2397萬元,參與對艾為電子2018年的掛牌后第三次股份增發,合計認購4975萬元。在2397萬元的借款中,有1557萬元通過在2018年向上海銀行借款歸還,二次借款于2020年償還。
同時,根據艾為電子披露,孫洪軍的同事D、同事E、同事B分別向孫洪軍借款565萬元、1250萬元與800萬元。其中,兩名同事(同事E、同事B)向孫洪軍借款用于購買房產,合計2050萬元。
在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中,上市委還在現場要求艾為電子代表結合產品定價、客戶、研發團隊、研發投入和同行可比公司情況,說明其產品技術先進性和競爭力,以及如何應對產品和技術的迭代風險。
據了解,2017年、2018年、2019年與2020年上半年,艾為電子計入營業成本的技術服務費用分別為 1175.24 萬元、33.87萬元、54.78萬元與297.10萬元,主要為向香港億購電器有限公司和朗天(香港)有限公司支付的技術支持費。
各報告期內,艾為電子的研發費用分別為5983.68萬元、9137.14萬元、1.39億元與7.21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為11.43%、13.17%、13.71%與14.19%。對比來看,艾為電子的研發占比均不及同期行業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