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和譽生物(也稱“和譽-B”,HK:02256)招股結束,預計將在10月13日上市。數據顯示,和譽生物的孖展金額總計5.64億港元,為可申購金額的3.22倍(即超額認購2.22倍)。
據了解,和譽生物是一家2016年成立的新藥研發公司,2020年的研發投入為人民幣1.33億元。不過,和譽生物尚未實現商業化產品,并處于虧損狀態,且虧損規模持續擴大。
尚未商業化產品
截至目前,和譽生物暫時尚未商業化任何產品,主要依靠政府補貼、銀行利息收入、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投資收入及匯兌收益。
招股書顯示,和譽生物2019年、2020年的其他收入及收益分別為1270.5萬元、1883.1萬元。2021年第一季度,和譽生物的收入為198.0萬元,2020年同期的營收為44.4萬元。
2019年、2020年,和譽生物的期內虧損(凈虧損)分別為1.34億元、7.06億元;和譽生物2021年第一季度凈虧損為1.23億元,2020年同期的凈虧損為5648.9萬元。
對于2020年的虧損大幅增長,和譽生物解釋稱,主要是計入5.71億元的其他開支,其中包括5.70億元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虧損。此外,其2020年的研發開支為1.33億元,
自2016年成立以來,和譽生物已建立14種專注于精確腫瘤學和腫瘤免疫治療綜合組成的研發管線,包含9項小分子腫瘤精準治療,5項全面的小分子免疫腫瘤治療。
目前,和譽生物已在全球三個國家及地區已取得7項IND批準。其中10種處于臨床前研究,4種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分別是CXCR4拮抗劑、FGFR1/2/3抑制劑、FGFR4抑制劑、CSF-1R抑制劑。
相比之下,和譽生物與前不久在港交所上市的創勝集團的情況較為相似,其核心產品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且虧損規模同樣在加劇。不過,和譽生物略勝一籌的是股東陣容。
股東陣容相當豪華
公開信息顯示,和譽生物的投資方包括凱雷投資、華平投資、禮來亞洲基金、啟明創投、淡馬錫等。在和譽生物IPO前,禮來亞洲基金持股11.16%,啟明創投持股8.65%,淡馬錫持股8.28%。
就在2021年1月,和譽生物還宣布獲得D輪1.23億美元融資,由凱雷投資和華平投資等共同領投,原股東禮來亞洲基金、啟明創投、淡馬錫、漢康資本、中金資本繼續加持,累計融資規模達到2.63億美元。
此外,和譽生物本次赴港上市引入11名基石,包括LAV實體(禮來亞洲基金)、Aranda(淡馬錫全資附屬公司)、BlackRock、AIHC、Janchor Partners、Lake Bleu Prime、OrbiMed等,其中7家均為老股東。
作為對比,創勝集團在IPO前獲得總計3.42億美元的融資,投資者機構包括禮來亞洲基金、淡馬錫、ARCH Venture、國調基金、騰躍對沖基金、高瓴資本、紅杉資本旗下紅杉中國等。
財務方面,創勝集團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分別為4414.0萬元、8098.0萬元和788.3萬元,凈虧損分別為4.37億元、3.23億元和7058.3萬元。
貝多財經了解到,創勝集團的發行價為16.0港元/股,募資凈額為5.74億港元。9月29日上市首日,創勝集團以13.00港元/股的價格開盤。最終,其收報13.24港元港元/股,較IPO發行價下跌17.25%。
除了創勝集團外,不少醫藥新股也紛紛遇挫。公開信息顯示,9月24日掛牌的堃博醫療和2021年8月上市的心瑋醫療-B、先瑞達醫療-B等均在上市首日破發,且跌幅約在20%上下。
當前,部分醫藥新股已經重回發行價。另據貝多財經了解,同樣處于虧損狀態的微泰醫療也已經開啟了招股,準備于2021年10月19日掛牌上市。
就目前而言,擁有豪華股東陣容的和譽生物壓力也不小,能夠頂住破發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