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海捍宇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捍宇醫療”)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在此之前,捍宇醫療曾與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在科創板掛牌上市。
不過,貝多財經發現,雙方已于2021年3月簽訂終止輔導協議,取消了在科創板上市的計劃。取消的原因是,“鑒于捍宇醫療擬調整上市計劃,經友好協商,雙方同意解除輔導協議”。
根據捍宇醫療在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其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醫療科技公司,致力于結構性心臟病領域的創新醫療器械的研發及商業化,其核心產品為二尖瓣介入器械Valve Clamp,用于對二尖瓣反流疾病進行微創介入治療。
捍宇醫療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中國二尖瓣反流患者人數從2014年的940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1030萬人,預計到2025年將增加到1210萬人。另一方面,僅有不到1%的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
這也意味著,整個二尖瓣介入治療市場規模大但滲透不足,有很大的增長潛力。而捍宇醫療稱,其在于2019年1月完成了Valve Clamp的探索性的首次人體(FIM)臨床試驗,手術成功率為100%,同年2月啟動了確證性臨床試驗。
捍宇醫療還表示,預期Valve Clamp將在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注冊并上市,成為世界首款經心尖緣對緣的TMVr產品和中國首款商業化的國產TMV產品。換句話說,該公司還需要2至3年才能有望實現商業化。
據捍宇醫療介紹,其正在搭建及推進一條多樣化及具有協同效應的產品管線,其中包含5款經導管心臟修復類產品、3款經導管瓣膜置換類產品及2款電生理產品,使公司能提供全面的醫療解決方案,涵蓋結構性心臟病領域的治療及監測。
目前,捍宇醫療尚未實現規模化收入。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捍宇醫療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元和49萬元,主要來自寵物治療及寵物醫療健康服務;凈虧損分別為4813.3萬元、1.29億元,呈現翻倍式增長。
不過,捍宇醫療表示,其目前已經建立了一支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覆蓋臨床醫學、工程學、材料學、產品開發、質量控制、生產工藝放大等創新醫療器械研發及商業化核心流程。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該公司研發人員38人。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捍宇醫療在中國擁有30項專利,包括8項發明專利和22項實用新型。截至同日,捍宇醫療還在中國擁有26項待批核的專利申請,包括20項發明專利和6項實用新型。
與之對應的是,捍宇醫療在2019年、2020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939.3萬元、3206.9萬元。其中,用于Valve Clamp的研發費用比例分別為90.1%、77.3%。捍宇醫療在招股書中稱,其于往績記錄期間的凈虧損主要歸因于大額研發費用。
同時,捍宇醫療的凈虧損還歸因于其他經營成本,如管理費用以及融資成本。捍宇醫療坦言,“隨著我們努力推進研發活動、持續開發在研產品、尋求在研產品監管批準及商業化,我們預計于不久的將來繼續產生凈虧損。”
就目前來看,捍宇醫療的資金并不算緊張。截至2020年12月31日,捍宇醫療錄得資產凈額4.31億元,而2019年末則負債9374.8萬元。捍宇醫療稱,主要由于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大幅增加,這歸因于其D輪融資獲得的資金。
根據公開信息,捍宇醫療于2020年8月完成5億元D輪融資,由弘暉資本、CPE、盈科資本聯合領投,朗姿韓亞、朗瑪峰、冪方資本、東證資本、泰福資本、合方科創以及春風創投跟投。
由于未能形成規模化,2019年度、2020年度,捍宇醫療的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440.3萬元、3367.5萬元。捍宇醫療認為,該等經營性現金淨流出主要是由其在往績記錄期間產生大額研發費用。
捍宇醫療還表示,我們估計截至2021年2月28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將足以維持其財務能力約19個月。捍宇醫療稱,“將繼續密切監控營運資金,如需要,預期將進行下一輪融資,最短緩沖期為12個月。”
股權方面,捍宇醫療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戴宇峰以及楊惠仙構成的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28.29%的股份,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同時,中信證券旗下中信產業投資基金持有21.16%的股份,泰格醫藥旗下泰譽投資持股6.17%。
此外,上海合弘景暉、醴澤基金、云峰基金、浙商創新資本、瑞華資本、東方證券等也持有捍宇醫療部分股份,單個股東持股比例均不足5%。據了解,云峰基金的創建者包括馬云、虞鋒、史玉柱等人。
其中,云峰基金、瑞華資本等于捍宇醫療IPO前的2021年3月,參與了對捍宇醫療的D+輪融資,合計投資5億元。根據增資協議,云峰基金投資了2億元,瑞華資本出資6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