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生物制藥公司賽生藥業(HK:06600)在港交所上市。根據介紹,其本次赴港上市的發行價為18.8港元,募資凈額為20.395億港元。IPO首日,賽生藥業就已經跌破發行價。
貝多財經發現,3月3日,賽生藥業以18.50港元開盤,較18.8港元的發行價約下跌1.6%。截至貝多財經發稿前,賽生藥業的跌幅進一步擴大,一度下跌至18.06港元,較發行價跌3.9%,振幅達5.53%。
上海醫藥、IDG等浮虧3000萬元
據了解,賽生藥業本次上市的基石投資者包括上海醫藥(SH:601607、HK:02607)旗下上藥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Daguan International Limited、IDG、中郵創業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合計認購1.34億美元(10.36億港元)。
按賽生藥業盤中低位的18.06港元計算,上海醫藥、IDG等的賬面金額浮虧522.6萬美元(折合人民幣3379.2萬元)。同樣的,不考慮手續費等,認購賽生藥業一手(500股)的投資者約虧損300港元。
同時,虧損的還包括Ding Asset Ltd、Bradbury Global Opportunity Fund SP、祥輝投資有限公司、大眾(香港)國際有限公司、太平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富喬鑫資本,以及黃展雄。
根據發售結果,賽生藥業已接獲合共43.6萬份根據香港公開發售提交的有效申請,認購合共123.88億股香港發售股份,相當于香港公開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香港發售股份總數1159.9萬股的約1068.05倍。
香港發售最終數目增至5799.3萬股發售股份,相當于全球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的發售股份的約50%。同時,其國際發售股份也獲得10倍的超額認購,調整至5799.15萬股發售股份,占比約50%。
資料顯示,賽生藥業是一家擁有產品開發和商業化集成平臺的生物制藥公司,主要從事銷售業務,包括自有產品、授權引入產品的的開發與商業化、以及為業務伙伴推廣產品。
不同于近期上市的諾輝健康、貝康醫療等生物科技企業,賽生藥業從本質上來看是一家CSO(合同銷售組織)公司,主要經營模式是代理和分銷藥品,而并非研發型企業。
此前,賽生藥業的前身SciClone US曾于1992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并在2017年以6.05億美元完成私有化收購。賽生藥業管理層表示,在香港再次上市也是希望能借助國際化市場募集資金。
八成營收靠銷售一款日達仙
業績方面,賽生藥業2017年、2018年、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12.13億元、14.09億元、17.08億元。2020年前9個月(前三季度),其營收15.84億元,2019年同期的營收為12.91億元。
整體來看,賽生藥業處于盈利狀態。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賽生藥業的期內利潤(凈利潤)分別為1958.2萬元、5.35億元、6.14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為6.9億元。
截至目前,賽生醫藥唯一一款自有上市產品為日達仙(Zadaxin),于1996年在中國市場獲批。2017年、2018年、2019年與2020年前三季度,其銷售日達仙所得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約91.7%、83.0%、79.0%與83.7%。
除了日達仙,賽生醫藥還有7款候選產品處于研發階段,涉及抗感染和抗腫瘤疾病領域,最快預計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商業化。就目前來看,其收入約80%仍靠日達仙這一款產品。
報告期內,賽生藥業的研發開支分別占其營收的6.8%、5.5%、5.1%與4.6%,研發對營收的占比呈現下降趨勢。從金額上來看,其投入研發的費用相對平穩,年度投入不足1億元。
相對而言,賽生藥業用于銷售及營銷開支的費用分別為3.96億元、3.89億元、4.60億元與2.98億元,對營收的占比分別為32.6%、27.6%、27.0%與18.8%,遠遠其超過研發的投入。
招股書顯示,賽生醫藥的第一大股東為李振福創立的德福資本,其通過GL TradeInvestment、GL Glee Investment合計持股35.14%。除了德福資本外,賽生藥業的重要股東還包括中銀集團、鼎暉投資、上達資本、珠江投資等。
IPO前,中銀集團旗下安翰持股15.22%,鼎暉資本通過Avengers持股19.19%,上達資本通過Ascendent Silver持股18.14%;珠江投資通過Boying Investments持股9.63%,19名管理人員通過Convergence持股2.16%。
據了解,李振福是德福資本創始人、總裁兼CEO,也是賽生藥業董事長。除了李振福,賽生藥業的高管還包括其總裁兼CEO趙宏,副總裁邵志文、賈敏、吳明祥、常巖松、郭曉寧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