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圓心科技”)公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準備在香港上市。本次赴港上市,高盛、中信證券為該公司的聯席保薦人。
根據招股書,圓心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領先的醫療科技公司。圓心科技在招股書中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按2020年收入計,該公司是中國第一大專注于處方藥的綜合醫療交付平臺。
招股書顯示,圓心科技通過三大支柱業務(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供給端賦能服務及創新醫療健康服務)共同致力實現同一目標,致力于創建一個協同的醫療平臺,確保向患者提供全面、個性化及貼心的服務。
同時,圓心科技通過與醫院、醫藥公司和保險公司的深入合作,向行業參與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圓心科技稱,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濤在線上、線下的醫藥零售和醫療機構運營等方面有多年豐富經驗。
IPO前,何濤通過天津川又集團、圓妙人合計持有圓心科技37.01%的股份,騰訊持股19.55%,紅杉資本持股16.21%,啟明創投持股7.12%。同時,圓心科技的股東還包括中信、中金、奧博資本等。
累計虧損超過10億元
財務方面,圓心科技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8.19億元、23.52億元、36.29億元。2021年前8個月,圓心科技的營收為36.12億元,2020年同期營收19.33億元。
截至目前,圓心科技仍處于虧損狀態。具體來看,其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期內虧損(凈虧損)分別為1.18億元、2.01億元和3.63億元;2021年前8個月的期內虧損為4.62億,2020年同期虧損為1.77億元。
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圓心科技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經調整后的凈虧損分別為1.15億元、1.72億元和3.13億元;2021年前8個月的經調整虧損為3.65億元,2020年同期的經調整虧損為1.45億元。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圓心科技的整體毛利率并不高,約在10%上下,且逐年走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其毛利率分別為10.2%、10.6%、9.2%;2021年前8個月毛利率為7.6%,2020年同期的毛利率為9.4%。
而按業務劃分,圓心科技的供給端賦能服務毛利率則技高一籌。以2020年為例,圓心科技的整體毛利率為9.2%,院外綜合患者服務的毛利率為7.6%,供給端賦能服務的毛利率則高達72.1%。
支出方面,除了銷售成本外,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為圓心科技的最大費用支出項目。報告期內,圓心科技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分別為1.39億元、3.25億元、4.95億元和4.71億元,占比分別為16.9%、13.8%、13.7%和13.0%。
相比之下,圓心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230.9萬元、2265.1萬元、4629.4萬元和5753.8萬元,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5%、1.0%、1.3%和1.6%。這意味著,圓心科技的研發占比遠低于市場營銷費用率。
主要靠“賣藥”獲得收入
貝多財經了解到,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收入為圓心科技的主要收入來源,期內貢獻占比均超過95%,而供給端賦能服務收入、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收入的合計占比則不足5%。
具體來看,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8個月,圓心科技的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收入分別為8.09億元、23.03億元、35.37億元和34.59億元,占比分別為98.8%、97.9%、97.5%和95.8%。
所謂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指的是線上線下的醫療服務。截至2021年8月31日,圓心科技在中國以圓心藥房品牌開設了251家藥房。同時,其還創建了綜合在線醫療服務及藥房平臺妙手醫生,與線下藥房服務形成互補。
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八個月,妙手醫生的每月平均用戶訪問量約為4,150萬。圓心科技稱,其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不僅向患者提供廣泛的在線服務,如復診及復診處方,亦通過在13個省的門診提供多種線下醫療服務。
不止如此,圓心科技還與醫院合作,提供在線醫院功能,如在線問診、智能轉診以及預約解決方案。截2021年8月31日,涵蓋了包括130多家三甲醫院在內的340多家醫院。
報告期內,圓心科技來自供給端賦能服務的收入分別為21.8萬元、576.3萬元、379.5萬元和1034.8萬元,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收入分別為981.5萬元、4343.8萬元、8847.1萬元和1.43億元。
以此來看,圓心科技的供給端賦能服務收入對于整體營收的貢獻微乎其微。不過,該類業務的收入則實現了猛增,同樣也包括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收入,有望成為該公司新的增長點。
從圓心科技的招股書中不難判斷出,其主要是通過“賣藥”獲得收入,這也是該公司毛利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作為對比,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的收入同樣主要來自于“賣藥”,但兩者均在2021年上半年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