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回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申請后,貝爾生物將擬IPO地點更改至上交所主板。
日前,北京證監局披露的信息顯示,貝爾生物(全稱為“北京貝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21年9月13日和海通證券達成上市輔導合作,前者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此前,貝爾生物曾于2020年7月13日在創業板遞交招股書,但在2021年2月10日則選擇了主動撤回申請。根據此前招股書,貝爾生物的保薦機構為國金證券。此次改道上交所主板,貝爾生物的保薦機構則換成了海通證券。
據了解,貝爾生物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及銷售體外診斷試劑及配套儀器的高新技術企業。根據工商信息系統,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75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邵育曉。
此前招股書顯示,貝爾生物的產品覆蓋呼吸道、優生優育、傳染病、EB 病毒、手足口、肝炎、腫瘤、肝纖維化、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生殖內分泌、自身抗體、、自身抗體等多個檢測領域。
根據招股書,貝爾生物擬通過IPO募資金額約3.67億元,主要用于化學發光試劑產業化項目、化學發光試劑及配套分析儀產業化項目、年產3,700萬人份體外診斷試劑技改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據貝爾生物介紹,其募投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形成具備年產6250.0萬人份化學發光診斷試劑、年產3700.0萬人份酶聯免疫和膠體金診斷試劑、年產526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的生產能力。
財務方面,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貝爾生物的營收分別為1.53億元、1.75億元、2.20億元和6244.6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761.58萬元、3497.30萬元、6155.49萬元和851.36萬元。
貝爾生物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稱“新冠疫情”)對該公司2020年上半年的生產經營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以銷售為例,其2020年1-6月(即2020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降低34.01%。
不過,貝爾生物表示,隨著交通運輸管控的逐步解除以及醫院診療的逐步恢復,其產品的銷量開始回升,2020年7月至9月銷售規模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5%以上。
不過,貝爾生物方面認為,新冠疫情對該公司在采購、生產及銷售方面的不利影響是階段性的。
貝爾生物在提示風險時還稱,該公司存在一定的財務方面,主要包括:應收賬款產生壞賬的風險、存貨產生跌價損失的風險、凈資產收益率下降的風險和商譽減值風險等。
以2020年上半年為例,貝爾生物的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2683.09萬元,占同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為12.28%,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2.97%,應收賬款占比較高。
同期,貝爾生物的存貨賬面價值為7417.08萬元,占同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為33.94%,占同期營業成本的比例為499.93%,存貨占比較高;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49%,而2017年至2019年分別為5.17%、13.60%、18.83%。
股權方面,貝爾生物、總經理董事長邵育曉通過直接方式持有該公司24.06%的股權,通過萬德欣康等間接持有29.04%的股權,合計持股比例約為53.1%,系貝爾生物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同期,貝爾生物董事、副總經理郭四新直接持股15.76%,常延濱直接持股14.93%,其余股東持股比例均不足5%(萬德欣康除外)。其中,常延濱曾任貝爾生物董事、監事會主席等職務,但在2019年卸任,不再在該公司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