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鷹瞳科技”)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貝多財經了解到,鷹瞳科技預計將近期開啟招股,預計在2021年10月中旬在港交所掛牌交易。
資料顯示,鷹瞳科技成立于2015年,為一家提供人工智能視網膜影像識別的早期檢測、輔助診斷及健康風險評估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公司。此前,鷹瞳科技曾計劃在科創板上市。
2021年6月,鷹瞳科技轉道港交所,沖刺“醫療AI第一股”。除了鷹瞳科技外,科亞方舟(科亞醫療)、推想醫療以及數坤科技等也先后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其中,科亞方舟的申請狀態已“失效”。
根據介紹,鷹瞳科技解決方案以視網膜影像、多模態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改進了慢性病傳統的早期檢測及輔助診斷方式,在醫療機構和大健康供貨商中實現對慢性病的無創、準確、快速、高效且可擴展的慢性病檢測及診斷。
據了解,鷹瞳科技的核心產品Airdoc-AIFUNDUS(1.0)是一款人工智能醫療器械軟件,獲批用于輔助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同類產品中首個獲得國家藥監局第三類醫療器械證書的醫療器械。
同時,鷹瞳科技擁有包含其他七款自主開發SaMD及健康風險評估解決方案的產品管線,以滿足更廣泛的人群對健康服務的各種需求。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其擁有154項專利、專利申請及已發布PCT申請。
鷹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大磊在其招股書所列的董事長函件中稱,“隨時隨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應當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長遠來看,健康監測服務應該像空氣一樣,隨時隨地,觸手可及”。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鷹瞳科技分別實現收入3041.5萬元、4767.2萬元。2021年第一季度,鷹瞳科技的收入為2216.8萬元,而2020年同期為205.2萬元,同比增長980.3%。
截至目前,鷹瞳科技仍處于虧損狀態,但虧損規模有所收窄。2019年、2020年,鷹瞳科技的凈虧損分別為8713.9萬元、7962.6萬元;2021年第一季度凈虧損1207.1萬元,而2020年同期為虧損2534.1萬元。
鷹瞳科技在招股書中稱,其凈虧損主要歸因于與候選產品研發相關的研發開支,以及一般及行政開支。報告期內,鷹瞳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為4121.2萬元、4230.9萬元和1100.7萬元,分別占其同期總收入的135.5%、88.8%和49.65%。
在一眾沖刺港交所上市的醫療AI企業中,科亞方舟的商業化水平最低,且虧損規模大幅飆升。2019年、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116.7萬元、70.9萬元,對應的年內虧損(凈虧損)分別為5392.5萬元、4.87億元。
同樣地,推想醫療的2019年、2020年的凈虧損分別為4.02億元、5.87億元,經調整后的凈虧損分別為1.52億元、1.25億元。同期,其營收分別為662.2萬元、2770.2萬元。
成立至今,鷹瞳科技合計獲得七輪融資。其中,最早的是2015年的Pre-A輪融資(天使輪);最新的是2021年5月前后完成的D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復星集團、搜狗、中信證券和平安集團等。
招股書顯示,2021年5月前后完成D輪融資時,鷹瞳科技的每股成本為61.37元(每股9.54美元),對應估值為49億元,較2020年12月末的估值32.4億元增加了五成(約51.23%)。
上市前,張大磊通過郁金香宇宙擁有鷹瞳科技27.77%的股份所附帶投票權。同時,其聯合創始人陳海龍、高斐分別持股2.35%、1.09%。目前,張大磊、張大磊及郁金香宇宙(作為單一最大股東集團)擁有其約31.22%的權益,但非控股股東。
同時,鷹瞳科技的員工激勵平臺持股14.53%;復星國際(復星集團)通過亞東北辰持股12.64%;搜狗通過世紀思速持股7.31%,平安集團通過平安醫療科技持股8.82%。
此外,清池資本、禮來、奧博資本等也持有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