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生物制藥公司康乃德生物制藥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康乃德生物”,NASDAQ:CNTB)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以17美元/股的價格公開發行937.5萬股,募資1.6億美元。
IPO首日,康乃德生物的股價一度上漲至23.29美元,較發行價上漲37.0%,而后漲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盤,報價為18.49美元,較發行價上漲8.76%。以收盤價計算,康乃德生物市值約為9.97億美元。
據了解,康乃德生物成立于2012年,對應的境內主體為蘇州康乃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目前,康乃德生物的研發總部在江蘇省太倉市,在北京、上海等地擁有子公司,同時還在美國、澳大利亞設立了分支機構。
成立以來,康乃德生物獲得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啟明創投、尚珹資本、Lilly Asia Ventures(禮來亞洲基金)、北極光創投等。其中,啟明創投為康乃德生物第二大外部股東。
2020年8月,康乃德生物還宣布完成1.15億美元C輪融資,由RA Capital Management領投,禮來亞洲基金、Boxer Capital、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 參與投資,啟明創投跟投。
IPO后,上海旻薈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合計持股9.8%,啟明創投持股9.0%,尚珹資本持股8.8%,RA Capital Management持股6.8%;康乃德生物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總裁潘武賓持股15.8%,聯合創始人兼CEO鄭偉持股11.0%。
此前,潘武賓曾表示,“康乃德生物肩負‘持續專注創新藥的研發與推廣,為患者提高生活品質’的使命,全力解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性炎癥中尚未得到滿足的臨床需求,造福更多的患者貢獻。”
當前,康乃德生物尚未獲得來自于主營業務的營收。招股書顯示,其2019年和2020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06億元、1.51億元,運營虧損為1.1億元、1.97億元,對應的凈虧損分別為1.69億元、7.79億元。
康乃德生物表示,其發現和開發候選產品的方法尚未得到證實,且尚未得知是否能夠開發任何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康乃德生物還稱,“如果未成功開發和批準我們的候選產品,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產生任何收入”。
根據招股書,截至2020年12月31日,康乃德生物的累計虧損額為11億元(1.642億美元),基本上都與研發費用以及與運營、行政成本有關。本次赴美上市,其募資金額也將主要用于為研發提供資金支持等。
康乃德生物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建立了一套基于T細胞免疫調節功能的高通量藥物篩選平臺,與傳統方法相比,該平臺可以快速、高效地鑒別和篩選出針對相關靶點的疾病治療分子。
基于此,康乃德生物搭建了四條產品管線,分別為小分子S1P1抑制劑CBP-307、GPCR靶點小分子抑制劑CBP-174、靶向IL-4R抗體藥物CBP-201、靶向IL-33抗體CBP-233等。
其中,CBP-201正處于全球AD臨床2b期試驗,而CBP-307則處于臨床II期。據了解,康乃德生物還計劃在2021年第四季度將治療瘙癢癥的CBP-174小分子藥物推進到1期臨床試驗階段。
由于接連獲得融資,康乃德生物的現金流并不算緊張,反而相對比較寬裕。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康乃德生物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總計約10.2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