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康灃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灃生物”)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材料,準備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在此之前,康灃生物曾于2022年1月12日首次在港交所遞表,目前已經“失效”。
相比早前招股書,康灃生物更新了截至2022年4月30日的財務信息等內容。2020年、2021年,康灃生物的收入分別約為905.4萬元、2242.6萬元。2021年前4個月、2022年前4個月,該公司的收入則分別為493.1萬萬元、632.1萬元。
目前,康灃生物暫未形成規(guī)模化收入。盡管如此,康灃生物仍在此前招股書中稱,該公司是一家中國領先的醫(yī)療器械公司,主要專注于微創(chuàng)介入冷凍治療領域。但貝多財經發(fā)現,康灃生物在此次招股書中則將表述改成“一家中國創(chuàng)新醫(yī)療器械公司”,刪掉了“領先”字樣。
康灃生物在招股書中表示,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該公司已推出六款微創(chuàng)手術耗材產品,且商業(yè)化工作初見成效。康灃生物稱,其已建立廣泛的分銷網絡,截至2022年4月30日與52家中國分銷商訂立分銷協(xié)議,以銷售商業(yè)化產品。
另外,康灃生物暫未實現盈利。招股書顯示,康灃生物2020年、2021年的年內虧損(凈虧損)分別約為1.59億元、1.26億元;2022年前4個月,康灃生物的凈虧損為3002.4萬元,而2021年同期為凈虧損6809.9萬元。
康灃生物在招股書中稱,其主要專注于兩大治療領域,一是血管介入療法,以治療房顫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二是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NOTES),以治療泌尿、呼吸及消化系統(tǒng)疾病(例如膀胱癌、慢阻肺、哮喘、氣道狹窄、胃癌及食道癌)。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康灃生物擁有兩款核心產品、15款處于不同開發(fā)階段的其他在研產品及六款商業(yè)化醫(yī)用耗材。其中,四款管線產品獲國家藥監(jiān)局或其省級對應機構認可為“創(chuàng)新醫(yī)療器械”。
康灃生物在招股書介紹稱,該公司的核心產品為膀胱冷凍消融系統(tǒng)和內鏡吻合夾。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該公司分別擁有與膀胱冷凍消融系統(tǒng)及內鏡吻合夾直接相關的三項及八項重大專利及專利申請。
據智慧芽數據顯示,康灃生物約有70項專利申請信息,旗下寧波勝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擁有約80項專利申請信息。通過算法分析,康灃生物的專利布局主要專注在消融導管、制冷劑、控制模塊、輸送單元、液體發(fā)生器等技術領域。
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4個月,康灃生物的研發(fā)開支分別為4230.7萬元、8982.7萬元及1520.4萬元。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該公司擁有包括中國及海外的107項注冊專利、13項注冊商標,以及41項待審批專利申請及17項待審批商標申請。
其中,2021年的研發(fā)開支大幅增長,主要由于康灃生物向刁月鵬購買兩項專有技術,總代價為5100萬元,以于在研產品的未來研發(fā)中使用有關專有技術。據介紹,刁月鵬于2013年9月加入康灃生物,自此先后擔任研發(fā)部工程師及副總裁,主要負責產品開發(fā)及管理。
招股書顯示,康灃生物曾于2018年3月完成3000萬元A輪融資,2019年2月完成4500萬元A+融資,2019年6月完成1500萬元A++輪融資,A輪系列合計7000萬元。2020年末,康灃生物與寧波勝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戰(zhàn)略整合,組成一家企業(yè)。
上市前,上海仕地、寧波麟灃、寧波脈尚、寧波弘盈康及寧波康銳以及呂世文構成的一致行動人士合計持有康灃生物57.25%的股份。其中,個人行業(yè)投資者李輝控制康灃生物47.66%的表決權,呂世文控制該公司9.59%的表決權。
據介紹,呂世文曾為康灃生物的董事,但在2021年12月調任為該公司的非執(zhí)行董事。此外,呂世文還是寧波健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健世科技”)執(zhí)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擁有該公司51.53%的投票權。
目前,健世科技已于2021年12月第二次在港交所遞表,目前招股書已經“失效”,暫未重新遞交上市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