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港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云康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云康集團”)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招銀國際和浦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據貝多財經了解,這已經是云康集團第二次歷經聆訊。
此前的2021年2月26日、2021年9月6日以及2022年3月21日先后三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材料。貝多財經了解到,云康集團曾在2022年2月通過聆訊并于2022年2月21日披露聆訊后招股書。
于2020年扭虧為盈
此次聆訊后,云康集團補充披露了2021年度的財務數據。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下統稱“報告期”),云康集團的收入分別約為5.96億元、6.78億元、12.00億元和16.97億元。
同期,云康集團的凈利潤分別約為-6151.5萬元、-2115.7萬元、2.76億元和3.85億元,于2020年扭虧為盈。而之所以能夠實現盈利,主要得益于云康集團自2020年1月開始提供COVID-19檢測(核酸檢測)服務。
來源:招股書。
根據介紹,云康集團最早成立于2008年,是中國的一家醫學運營服務提供商,為醫療機構提供全套的診斷檢測服務。所謂醫學運營服務主要是向醫療機構提供診斷檢測服務,分為診斷外包服務和向醫聯體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按收益計算,云康集團于2020年在中國醫學運營服務市場的市場份額為3.7%。據同一數據來源,中國醫學運營服務市場預期將由2020年的人民幣306.949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479.46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9.3%。
云康集團宣稱,其自2008年開始向醫療機構提供標準化的診斷外包服務。于2021年,已有超過2,000項檢測項目及已進行超過50百萬次診斷檢測,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按收益計,占2020年中國診斷外包服務市場3.0%的市場份額。
截至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以及最后實際可行日期,云康集團已協助建立及運營79家、132家、199家、275家及322家現場診斷中心。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收益計,云康集團就醫聯體市場于中國診斷檢測服務的市場份額為12.5%。
招股書顯示,診斷外包服務業務為云康集團的最大收入來源,其次便是為醫聯體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報告期內,云康集團來自診斷外包服務的收入分別為4.49億元、4.63億元、8.58億元和10.24億元,占比分別為75.3%、68.3%、71.5%和60.4%。
主營業務悄然轉變
根據招股書,云康集團提供的服務主要包括以核酸檢測為代表的感染病診斷檢測,以及病理檢測、遺傳病診斷檢測和常規診斷檢測。貝多財經發現,遺傳病診斷檢測在2018年、2019年均為云康集團的第一大收入來源,2020年和2021年則被取代,主營業務發生改變。
報告期內,云康集團來自診斷外包服務分部下的遺傳病診斷檢測收入分別為1.88億元、1.80億元、1.26億元和1.02億元,收入連年下滑。與之對應的是,該類收入的貢獻占比由2018年的31.4%,逐步降至2019年的26.6%,以及2020年、2021年的10.5%、6.0%。
來源:招股書。
而在為醫聯體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分部下,云康集團于報告期的遺傳病診斷檢測收入分別為4804.7萬元、6533.9萬元、6239.2萬元和8378.9萬元,整體保持增長態勢,占比分別為8.1%、9.6%、5.2%和4.9%。
按此計算,云康集團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來自遺傳病診斷檢測收入分別約為2.36億元、2.45億元、1.87億元和1.85億元,占比分別約為39.5%、36.2%、15.7%和10.9%,貢獻收入呈下滑態勢,對應的占比也由早前的四成降至一成。
相比之下,云康集團在診斷外包服務分部下的感染病診斷檢測收入分別為7998.0萬元、9305.2萬元、5.55億元和7.32億元,占比分別為13.4%、13.7%、46.2%和43.1%,占比由早前的一成有余一躍至2020年、2021年的四成上下。
來源:招股書。
同期,云康集團在為醫聯體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分部下的感染病診斷檢測收入分別為1206.1萬元、2850.1萬元、1.05億元和3.89億元,占比分別為2.2%、4.2%、8.7%和22.9%,其中2021年度的貢獻占比超過20%。
成敗皆核酸檢測
貝多財經了解到,核酸檢測(COVID-19檢測)于2020年開始產生收入,于2020年、2020年在診斷外包服務分部下分別產生4.61億元、6.38億元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8.4%、37.6%。
同期,COVID-19檢測在診斷外包服務分部下分別產生6446.7萬元、3.28億元,占比分別為5.4%、19.3%;COVID-19檢測在為非醫療機構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分部下分別產生2115.5萬元、2009.2萬元,占比分別為1.8%、1.2%。
經貝多財經計算可知,核酸檢測(COVID-19檢測)在2020年、2021年分別為云康集團貢獻約5.47億元、9.86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約為45.6%、58.1%,占據了半臂江山。以此來看,云康集團成為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受益者”。
來源:招股書。
而若剔除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云康集團在2020年、2021年的收入將分別減少至6.53億元、7.11億元,相對收入將大幅下降。另外,核酸檢測(COVID-19檢測)的毛利率也普遍高于非COVID-19檢測。
云康集團在招股書中稱,這其中的主要原因為COVID-19疫情導致COVID-19檢測的市場需求巨大。2020年、2021年,云康集團分別完成了約750萬次、4450萬次的COVID-19檢測,致使其中收入由2019年的6.78億元增長77.1%至2020年的12.00億元。
云康集團在提示風險時也表示,其預計2022年的純利將會減少,因為隨著COVID-19疫情的逐漸緩解,COVID-19檢測將會減少。另外,云康集團來自COVID-19檢測的毛利率由2020年的63.6%,降至2021年的56.8%。
和行業龍頭差距大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自2020年起,COVID-19檢測已經在中國醫學運營服務市場中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2020年,云康來自診斷外包服務的COVID-19檢測及醫聯體的診斷檢測服務的收益為5.26億元,占比4.8%,位列第四。
來源:招股書。
對比來看,于2020年,中國醫學運營COVID-19檢測服務市場中的公司A來自COVID-19檢測的收入為26.67億元,市場份額為24.6%;公司B的收入為20.92億元,占比為19.3%;公司C的收入為9.25億元,占比為8.5%,分列前三。
于2020年,中國的診斷外包服務市場有超過800名市場參與者。按收益計,其中云康集團的市場份額為3.0%,位列第五。按2020年的收益計,中國診斷外包服務市場五大市場參與者占整體市場份額的約60%。
來源:招股書。
同期,中國醫學運營服務市場非COVID-19檢測中,公司A的收入為52.03億元,所占市場份額為26.2%;公司B的收入為29.91億元,占比為15.1%;公司C的收入為15.89億元,占比為8.0%;公司D的收入為15.57億元,占比為7.8%,均高于云康集團。
另據云康集團介紹,達安基因(SZ:002030)為該公司最大的供應商。報告期內,云康集團自達安基因的采購額分別為8010萬元、5240萬元、8190萬元和2.27億元,分別占同期總采購額的15.4%、9.9%、11.7%和22.1%。
本次上市前,云康集團的控股股東為YK Development,持股比例為50.02%,由云康集團的董事長、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張勇控制。同時,達安基因的全資子公司達安國際持有云康集團46.96%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