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貝多財經
作者|火華
據港交所信息披露,全產業鏈疫苗集團——艾美疫苗于近日遞表港交所申請上市,高盛、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國際及麥格理為聯席保薦人。據貝多財經了解,這是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后艾美疫苗第三次“請戰”。
此前的2020年底,艾美疫苗曾計劃在科創板上市,并與中信建設簽訂上市前輔導協議,但2021年6月,艾美疫苗停止輔導,改道港交所。該公司曾于2021年6月30日及2021年9月12日在港遞交招股書,均以無果告終,其中20121年7月更是被港交所“發回”。
信息顯示,艾美疫苗的前身——沈陽沃頓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創建于2011年,經過多次股權變更、增資,2020年9月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并進行了名稱變更。調整后,艾美疫苗的注冊地已變更至北京,注冊資本約為12億元。
目前,艾美疫苗主要控股艾美漢信、艾美康淮、艾美榮安、艾美衛信等4家疫苗生產企業和艾美探索者、艾美堅持、麗凡達生物等3家研究院,涵蓋了從研發到制造、再到商業化的整個價值鏈。
“疫苗老二”的大布局
招股書顯示,2021年,按疫苗批簽發量(不包括COVID-19疫苗)統計,艾美疫苗占據國內7.4%的市場份額,僅次于國有企業中國醫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民營疫苗公司中排名第一。
據貝多財經了解,艾美疫苗還在2021年完成了對珠海麗凡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收購,對其控股50.1546%。這使得艾美疫苗一躍成為國內僅有的3家擁有mRNA新冠疫苗臨床批件的企業之一和其中唯一一家擁有GMP認證的商業規模生產設施的疫苗公司。
據灼識咨詢統計,艾美疫苗是唯一一家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全部五種經過驗證的人用疫苗平臺技術的中國疫苗企業,所擁有的平臺技術包括細菌疫苗平臺技術、病毒疫苗平臺技術、基因工程疫苗平臺技術、聯合疫苗平臺技術及mRNA疫苗平臺技術。
目前,艾美疫苗已商業化八款針對六個疾病領域的疫苗產品,包括狂犬病、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等。并有22款在研疫苗,其中5款(針對原始毒株的mRNA COVID-19在研苗、滅活COVID-19在研疫苗、PCV13、PPSV23及MCV4)在研疫苗處于臨床階段。
與之對應的是,艾美疫苗於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的研發成本0.99億元、1.58億元和3.07億元,分別占其同期收入的10.4%、9.6%和19.6%。但據智慧芽數據顯示,艾美疫苗僅有有1項專利申請信息,且尚未獲得授權。
虧損6.76億 新冠疫苗或是終極武器
招股書顯示,2021年,艾美疫苗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收入來自于人用狂犬病疫苗和重組乙型肝炎疫苗產品。具體來看,該類收入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下稱“報告期”)的貢獻占比分別為84.2%、90.2%和93.0%,還在持續上升。
報告期內,艾美疫苗的總收入為9.52億元、16.38億元和15.70億元,毛利分別為7.33億元、13.54億元和12.95億元,毛利率分別為77.0%、82.7%及82.5%。一般來說,毛利率的高低,是企業能否盈利的關鍵因素。
招股書顯示,艾美疫苗在2019和2020年實現了盈利。但在2021年,該公司虧損約人民幣6.76億元。艾美疫苗在招股書中稱,此次虧損主要歸因于股份報酬開支(包括一次性股份報酬開支人民幣8.97億元,對象為創始人周延)以及研發費用增加。
根據灼識咨詢,中國疫苗市場從2015年的251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761億元,預計將進一步增長至2030年的2157億元(COVID-19疫苗除外)。若加上COVID-19疫苗市場,預計整個中國疫苗市場將從2021年的3036億元增長至2030年的4314億元。
下一步,艾美疫苗計劃重點推廣COVID-19疫苗、肺炎球菌病疫苗及手足口病疫苗,還預計該等疫苗一經推出將被國家列為二類疫苗(在其往績記錄期間,二類疫苗的銷售占比超過85%),并將通過擴大企業產能來實現。
艾美疫苗通過采用了已在獲批疫苗上得到驗證的三種技術路線(即mRNA、滅活病毒及重組腺病毒載體)來開發的COVID-19在研疫苗將是其能否在2022年扭虧為盈的重要武器。
三戰上市,艾美疫苗能否如愿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