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海百心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心安生物”或“百心安”, HK:02185)在港交所上市。本次上市,百心安-B的發行價為21.25港元/股,募資凈額為4.42億港元(不考慮超額發售權)。
據了解,百心安成立于2014年,是中國領先的創新介入式心血管裝置公司。根據介紹,百心安擬將募集資金中的約90%將用于開發公司的核心產品Bioheart全降解支架系統和腎神經阻斷產品以及其他在研產品,約10%將用作一般企業及營運資金用途。
目前,百心安專注于兩種療法,分別是:全降解支架(BRS),以解決患者在治療冠狀或外周動脈疾病方面的未滿足醫療需求;腎神經阻斷(RDN),以解決患者在治療未控高血壓方面未滿足醫療需求。
截至報告期末,百心安暫未獲得營收。招股書顯示,百心安在2019年、2020年分別錄得年內虧損(凈虧損)2371.9萬元、3.40億元;2021年上半年,百心安生物的凈虧損為2.28億元,2020年同期為凈虧損1364.5萬元。
百心安在招股書中稱,其絕大部分經營虧損均源自研發開支及行政開支。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百心安的研發開支分別為2153.0萬元、2.46億元和1.20億元。同期,其行政開支分別為374.4萬元、8155.6萬元和1.05億元。
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百心安的經營活動所用現金凈額分別為2136.1萬元、4849.4萬元和3826.6萬元,主要由于其在往績記錄期間產生高額研發開支及行政開支,但并未從公司在研產品的銷售中產生任何收益。
截至2021年6月30日,百心安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66億元。百心安在招股書中稱,足以維持其約37個月的財務能力,預期將于2024年前籌集下一輪融資。而此次上市募資,為百心安的持續運營增添了助力。
此前,百心安曾宣布全球發售延遲,并退回香港公開發售申請股款。更早之前的2021年2月,百心安曾向港交所首次遞交上市申請,由高盛和華泰國際聯合保薦。而在2021年9月,高盛則不再參與對百心安的保薦,而是由華泰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
另據了解,百心安本次赴港上市,并未有基石投資人參與認購,且在香港公開發售部分僅獲得超額認購0.52倍,未能獲得足額申購。不僅如此,百心安生物的IPO定價為21.25港元/每股,為招股價范圍每股21.25至24.79港元的下限定價。
在遞交上市申請前,該公司曾獲得TPG、君聯資本、奧博資本OrbiMed、正心谷資本等機構的多輪投資。在百心安上市前,TPG持股9.43%,西藏臻善持股7.60%,君聯資本通過Magic Grace持股5.56%。
相比之下,百心安的控股股東為該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汪立,其合計控股48.51%的投票權,其中包括直接持有3.51%的股份、通過全資持有的Winning Powerful持有20.75%的股份,以及間接控制24.26%的投票權。
在百心安上市后,汪立擁有43.75%的投票權(通過直接及間接持股、控制及以代理人身份行使員工激勵平臺的投票權)。同時,TPG持股8.51%、西藏臻善持股6.85%、OrbiMed持股5.29%、君聯資本持股5.01%、正心谷資本持股4.09%、辰德資本持股4.63%。
此外,嘉羋投資、前海投資、張江科投、中原前海、翠微科創等均有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