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北京青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青牛技術”)撤回上市申請文件,保薦人國投證券撤銷保薦。因此,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對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
據貝多財經了解,青牛技術于2023年6月29日遞交招股書,準備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并于同年12月更新了一版招股書。另在2024年1月,青牛技術還回復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的首輪問詢函。
更早之前的2020年12月,青牛技術曾于北京證監局備案,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安信證券為其保薦人。特別說明的是,安信證券已于2023年12月正式更名為國投證券。
本次沖刺上市,青牛技術原計劃募資5億元。其中,2.36億元將用于全媒體聯絡平臺技術升級建設項目,8110.66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4309.27萬元用于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另外1.4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根據天眼查App顯示,青牛技術成立于2004年11月,法定代表人為孔衛東,共對外投資了5家企業。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為3.60億元,主要股東包括孔衛東、中移投資、鼎暉投資等。
司法案件顯示,青牛技術共有23條關聯司法案件。其中,30.4%的涉案案由為合同糾紛,69.6%的案件類型為民事案件。目前,處于民事一審階段的案件有9件。另外,青牛技術還有3條糾紛案由為勞動爭議。
另據貝多財經了解,青牛技術曾于2022年陷入央視3·15晚會曝光的騷擾電話爭議之中。2022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曾曝光消費領域的違法侵權現象,指向騷擾電話問題,涉及外呼產業鏈內多家公司,其中就包括青牛公司。
對此,青牛技術發布聲明,稱央視節目中提及的青牛公司并非北京青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也從未開展過央視3·15節目提及的通過瀏覽網頁泄露手機號及個人信息撥打騷擾電話的業務。
據早前招股書(2023年6月版本)介紹,青牛技術是一家專注于智慧聯絡服務的軟件企業,主要產品是其自主開發的智慧聯絡平臺。而在2023年12月更新的招股書中,青牛技術則將其定位修改為“是一家專注于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軟件企業”。
青牛技術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的智慧聯絡平臺具有操作規范、信息安全、運行穩定等突出優勢,應用于電信、保險、銀行等多個行業。該公司具備快速滿足各行業企業客戶業務場景需求的高質量服務能力,積累了一大批具有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的大型企業集團客戶。
青牛技術方面稱,其與三大電信運營商均保持了十五年以上的穩定合作關系,能夠在通信行業快速技術革新的過程中,持續為三大電信運營商提供創新型產品。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來自運營商的收入占比達到70.23%。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青牛技術累計為我國三大電信運營商、37家保險公司及31家銀行直接提供服務,代表性客戶包括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大地保險、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等。
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青牛技術的營收分別為2.73億元、3.41億元、3.35億元和1.3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363.14萬元、3727.23萬元、1.22億元和1261.14萬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2105.03萬元、3347.70萬元、5426.78萬元和739.35萬元。
招股書顯示,青牛技術的主要客戶為電信運營商、保險及銀行等大型國有企業集團,該公司通過SaaS模式交付及軟件銷售模式交付為客戶提供服務。報告期內,該公司軟件銷售模式交付增長較快,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從6.13%增長至34.95%。
另據介紹,青牛技術軟件銷售模式交付的收入確認主要集中在下半年。2020年至2022年,該公司下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8.13%、65.07%、63.68%,營業收入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季節性波動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青牛技術的企業客戶所處行業較為集中。報告期內,該公司來自電信、保險、銀行行業客戶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4.75%、90.48%、95.18%、97.28%,占比較高。
據貝多財經了解,深圳證券交易所在對青牛技術的首輪問詢中指出,該公司部分核心技術先進性的具體表征體現不夠明顯,7項發明專利僅有1項與核心技術進行了對應;對技術的創新特征說明不夠充分,;關于國產化替代的內容較少;部分創新特征的表述過于簡化等。
對此,要求青牛技術結合技術指標進一步完善關于核心技術先進性具體表征的信息披露,并說明核心技術僅與1項發明專利對應的原因,其余6項發明專利的申請背景、對業務開展的具體作用。
同時,說明青牛USE中間件平臺產品的研發歷程,國產化替代的具體含義,招股書所稱該項技術“成為國內該類產品的主流供應商”的主要依據,競爭對手對類似技術的掌握情況,8項核心技術所對應的知識產權中均未出現青牛USE的原因等。
青牛技術在回復時表示,該公司為軟件企業,核心技術主要以代碼形式呈現,該類軟件實現方式較難通過專利進行保護。在公司發展過程中,該公司成功申請了大量軟件著作權,各項核心技術均已形成對應的軟件著作。
特別說明的是,青牛技術還曾在2022年突擊分紅。據招股書披露,青牛技術于2022年進行現金分紅1億元,遠遠超過該公司同期扣非后凈利潤(5426.78萬元)。而本次沖刺上市,青牛技術則計劃募資5億元,其中1.4億元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對此,深圳證券交易所要求青牛技術結合經營及財務狀況、現金流及資金需求等情況,說明2022年進行大額現金分紅的必要性,相關股東獲得分紅款后的實際用途,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現金與現金分紅差異較大的原因。
同時,說明2022年度大額現金分紅后且期末存在大額貨幣資金的情況下,“補充流動資金”為募集資金第二大用途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并要求保薦人、申報會計師發表明確意見,并提交相關資金流水的專項核查報告。
青牛技術在回復時稱,2022年現金分紅為公司正常經營發展留存了必要的儲備資金,短期內對該公司的現金流及資金需求不會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同時,體現了該公司對投資者期望獲得合理的預期回報的回應,該次分紅具有必要性、合理性。
本次上市前,孔衛東持股約20.38%,胡云飛直接持股約1.36%,青鼎創業持股約6.30%。基于《一致行動協議》。孔衛東直接控制青牛技術的表決權股份比例達到28.04%,為青牛技術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同時,中移投資(CS)持股約16.43%,Primrose持股約12.37%,鼎泓華新持股約7.18%,新余鑫橋持股約5.71%,鼎暉孚懌持股約4.29%,中科控股持股約3.70%,奕遠啟智和共青城明揚分別持股約2.67%、2.00%。
此外,洪海波、創東方長和、匯富華新、寧波尚融、創東方富潤等亦是青牛技術股東。目前,孔衛東為青牛技術董事長、總經理,胡云飛為該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洪海波為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