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來源|貝多財經
廣州銀行的上市之路,或因前高管涉嫌違紀再添一層陰云。
前不久,廣州市紀委監委披露的信息顯示,廣州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姚建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據貝多財經了解,姚建軍于2017年3月辭去公職,距今已離職六年有余。
另據廣州銀行此前披露的招股書,該行業績雖然持續向好,但正面臨著增收不增利、不良貸款率攀升的問題。此外,廣州銀行還因屢踩監管“紅線”收到大額罰單,僅在2023年11月中旬,該行的累計罰款金額就高達910萬元。
實際上,廣州銀行早在2009年便開始籌備上市,IPO之路不可謂不坎坷。而在在現存的種種問題下,其十五年來的“上市夢”仍存在諸多未知因素。
一、昔日的“功臣”,已物是人非
本次被查的姚建軍在廣州銀行任職15年,不僅是該行的“元老級人物”,也曾是該行的“救火隊長”。
1998年,廣州銀行的前身廣州商業銀行兩家支行違規賬外經營案暴露,導致經營狀況迅速惡化,全行陷入流動性危機。據悉,該行200多億元資產幾乎全部為不良資產,資金頭寸缺口超40億,存在破產倒閉的可能。
為幫助廣州商業銀行脫困,央行監管部門出身的姚建軍與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監管骨干于2001年成立5人小組,并擔任小組組長。7月,姚建軍以行長之名進駐廣州市商業銀行,2004年又獲任董事長。
姚建軍在任期間,對廣州商業銀行進行了徹底的整頓與重組。彼時有媒體報道,姚建軍通過精簡人員、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再造管理層等方式,帶領該行從瀕臨破產走向涅槃重生,創下了為業界稱道的“廣商行現象”。
2005年,廣州商業銀行扭虧為盈,并進一步在2009年突破了千億的總資產大關,不僅資本充足率達到了監管要求,不良率更是大幅下降。同年,廣州市商業銀行更名為廣州銀行,繼續擔任“掌門”的姚建軍成為該行首任董事長。
在更名的同時,姚建軍帶領下的廣州銀行開始在深圳、南京、佛山等地開設分行,并公開喊出“三年上市”的口號。但股權結構的問題一直是該行的絆腳石,雖然其曾試圖引入海外戰略投資者,但均以失敗告終。
2016年4月,隨著黃子勵被任命為廣州銀行新任董事長,姚建軍的董事長職務也畫上了句點。在被免職不久前,姚建軍還曾公開稱要“毫不動搖地推進上市工作,通過增資擴股、股權轉讓等方式,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爭取盡快上市”。
而如今,壯志未酬的首任董事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也為其心心念念的廣州銀行上市計劃再添一份不確定性。
二、增收不增利,多次被處罰
聚焦到廣州銀行業績本身,其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收入分別為149.18億元、165.64億元和171.5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1.24%,持續穩健增長;2023年上半年,廣州銀行的收入為84.45億元,較2022年同期稍有下滑。
截至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各期末,廣州銀行的資產總額分別為6416.32億元、7200.97億元、7939.32億元和7964.22億元,發放貸款和墊款凈額分別為3236.59億元、3779.14億元、4348.80億元和4233.95億元。
不同于穩中有增的收入,廣州銀行的凈利潤規模卻出現了回退。報告期內,該行分別實現凈利潤44.55億元、41.01億元、33.39億元和16.32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44.29億元、40.78億元、32.73億元和15.78億元。
在增收不增利的困局背后,廣州銀行還背負了不少“罰單”,內控合規隱憂顯露無疑。2023年11月14日至1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對廣州銀行及其分行接連發出11張行政處罰信息,合計罰款金額達910萬元。
其中,未按規定進行貸款風險分類、違規出具詢證函回函、專項債權融資計劃違反規定等問題是廣州銀行及其分行違規的“重災區”。
繼續往前追溯,廣州銀行曾在2023年9月因涉及違反反洗錢業務管理規定、金融統計業務管理規定、支付結算管理規定、貨幣金銀業務管理規定等7項違規行為,被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給予警告處罰及896.9萬元罰款。
不僅如此,來自廣州銀行金融科技部、法律事務部、授信審批部、消費金融中心、信用卡中心等8個不同部門的9名相關涉事人員被追責,并被處以2.6萬至14萬不等的罰款,合計罰款金額67.5萬元。
對此,廣州銀行公開回應稱,該處罰基于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原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對該行開展綜合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作出,所涉事項主要是2021年及此前年度的存量業務問題,目前已按監管要求完成整改。
三、不良率上升,地產隱憂頻現
合規問題下,廣州銀行的資產質量也趨于下行。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末,該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0%、1.57%和2.16%。而截至2023年6月末,該行的不良貸款率為2.35%,一度超過其他17家上市城商行。
不僅如此,廣州銀行的貸款組合質量也有所下降。在房地產行業下行的大背景下,截至2023年6月末該行來自房地產行業的貸款和墊款額度占貸款和墊款總額的15.06%,不良貸款率為4.41%,較2022年末的3.23%進一步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銀行截至2023年6月末的前十大不良貸款客戶有四家來自地產行業。該行在招股書中表示,行業不良貸款率的上升主要是受宏觀經濟環境及市場需求波動等影響,部分房地產貸款客戶資金回籠放緩、還款能力下降。
其中,南京源鼎置業有限公司、潮商集團(汕頭)投資有限公司等存量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為期內新增,上述兩戶不良貸款客戶占廣州銀行該期新增不良貸款金額的80%。
廣州銀行補充解釋稱,該行截至報告期各期末的大部分房地產業貸款均采用了抵押、質押、保證等擔保方式,該等方式的貸款合計占房地產業總貸款的比例的95.44%、98.52%、98.14%和97.90%,抵質押物價值較為充足,貸款償還有保障。
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廣州銀行的貸款減值準備余額由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87.97億元增加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160.20億元,但其撥備覆蓋率卻持續下降,由2020年末的241.75%降至2023年6月末的1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