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體系又一家奔赴上市。2月16日,京東集團旗下京東物流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準備在港交所IPO。此前,京東集團、京東健康均已在港交所完成上市。
若進程順利,京東物流將成為京東體系中第三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除了京東物流、京東健康,京東也曾分拆京東數科(原京東金融,現已更名為京東科技)沖刺上交所科創板。
貝多財經發現,京東體系內在美股市場也擁有除了京東自身以外的上市公司——達達集團,由達達快遞和京東到家構成,于2020年6月8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募資約在3.68億美元。其中,京東持股47.9%。
據了解,京東健康于2020年12月8日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70.58港元,約募資265億港元。同年6月18日,京東集團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發行價226港元,約募資298億港元。截至目前,京東科技的IPO尚未完成。
調整后實現盈利
京東集團在其公告中表示,擬通過以京東物流股份于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的方式分拆京東物流。分拆完成后,京東將繼續間接持有京東物流50%以上的股權,后者仍為京東集團子公司。
根據介紹,京東物流的業務主要包括倉配服務、快遞快運服務、大件服務、冷鏈服務、跨境服務等。2020年,京東物流企業客戶數超過19萬,針對客戶需求形成了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
招股書顯示,京東物流2018年、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378.73億元、498.48億元。2020年前9個月(前三季度),京東物流營收495.07億元,較2019年同期營收的345.76億元增長43.2%。
其中,京東體系仍是京東物流的主要營收來源。以2020年前三季度為例,京東物流向京東集團提供服務的收入為280.06億元,向京東數科提供服務的收入為1.56億元。
2018年、2019年,京東物流的毛利分別為10.8元、34.32億元,毛利率分別為2.9%、6.9%。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的毛利為54.18億元,毛利率為10.9%,毛利率呈現逐年遞增趨勢。
截至目前,京東物流仍處于虧損狀態。2018年度、2019年度,京東物流的虧損凈額分別為27.65億元、22.37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產生的虧損凈額為1171.4萬元,2019年同期凈虧損為9.96億元。
不過,京東物流2020年前三季度的經調整利潤為22.80億元,2019年同期經調整利潤為2.42億元。但2018年度、2019年度,京東物流的經調整利潤分別為虧損16.02億元、27.46億元。
此前,京東集團董事會主席、CEO劉強東曾表示,“外部單量太少,內部成本太高。這兩年對公司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兩年,公司已經虧了十幾年,如果這么虧下去,京東物流融來的錢只夠虧兩年的。”
劉強東體驗送快遞
外包成本占比增加
而現在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數據顯示,京東物流來自外部的客戶占比也在逐年提升。根據招股文件,該外部客戶在京東物流中的占比已經從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前9個月的43.4%。
京東物流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量由2020年前三季度的36671名增至2020年前三個季度的46083名。2020年前三季度,每名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產生的平均收入分別為21.35萬元與2416萬元。
物流基建方面,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已運營800多個倉庫,云倉生態平臺下的第三方倉庫業主及經營者運營了1400多個云倉,總面積約2000萬平方米。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東物流共有員工超過25萬,包括超過24萬負責配送、倉庫運營和其他客服人員構成的運營團隊。其中,超過19萬人為配送人員,京東物流還與一個即時性眾包網絡(達達)達成了合作。
與此同時,京東物流的成本也在飆升。2018年、2019年與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的營業成本分別為368億元、464億元和441億元。據了解,其成本主要由員工福利開支、外包成本(涵蓋勞務成本)和租金成本構成。
2018年、2019年與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的員工福利開支占比分別為45.1%、39.5%與36.1%,占比逐年降低。對應的是,外包成本占比逐年上升,占比分別為27.7%、32.7%與32.8%,2019年前三季度為30.9%。
否認與順豐競爭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物流否認順豐(順豐控股)是其競爭對手。京東物流表示,順豐是一家快遞物流綜合服務商,京東物流的定位是供應鏈解決方案及物流服務商。
京東物流認為,相比于順豐,京東物流在倉儲及配送服務、大件物品物流服務、物流科技服務等業務上有明顯優勢,能夠為客戶提供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主要來自于京東)。
從規模上來看,京東物流與順豐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根據順豐控股2020年三季報,其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095.94億元,同比增加39.13%;歸母凈利潤55.98億元,同比增加29.84%。
相對而言,京東物流2020年前三季度的營收為495億元,不足順豐控股的一半;京東物流當期的經調整凈利潤為22.80億元,也未及順豐控股的50%。不過,京東物流的營收增速要高于順豐控股。
據了解,京東物流在招股書中提示風險時表示,其業務運營高度依賴技術基礎設施及平臺。京東方面認為,技術對于京東物流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及物流服務至關重要。
京東物流稱,自2012年開始,其協助京東集團將庫存周轉天數穩定在40天以下。2020年,京東集團通過京東物流網絡處理的線上零售訂單中,約90%可于下單當日或次日送達。
王振輝被臨時換掉
股權方面,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東物流的控股股東為京東集團,持股比例為79.12%,劉強東具有京東集團約76.9%的投票權,為實際控制人。其次,京東旗下Jingdong E-Commerce (Express) LLC持股7.9%。
外部股東中,高瓴資本持股2.9%,施世林通過Eastar Capital Fund L.P.持股2.9%,紅杉資本通過SCC Growth IV Holdco A. Ltd.持股0.16%,SCC Growth IV 2018-A, L.P持股1.29%;騰訊、中國人壽等也持有股份。
根據公開信息,京東物流曾于2018年2月融資2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招商局集團、騰訊、中國人壽、國創開元母基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國調基金)、工銀國際、凱輝基金、鼎暉投資等。
高管方面,京東物流的董事分別為余睿、陳巖磊、樊軍;非執行董事為劉強東、許冉、張雱;獨立非執行董事為顧宜、李恩祐、王利明。其中,劉強東為京東物流的非執行董事兼董事局主席。
余睿為京東物流首席執行官(CEO),陳巖磊為京喜達快遞的負責人及供應鏈產品部門負責人,樊軍為快遞產品部負責人。此前,京東物流的CEO為王振輝,于2020年12月30日辭任,余睿接任其崗位。
王振輝
貝多財經了解到,京東方面曾表示,王振輝由于個人原因離職辭任京東物流CEO,由前京東首席人力資源官余睿接任。此前,王振輝與京東零售CEO徐雷、原京東數科CEO陳生強、被稱為京東系的“三駕馬車”。
陳生強、徐雷、王振輝
資料顯示,陳生強、王振輝分別在2017年3月、4月被任命為獨立而來的京東金融CEO、京東物流CEO。而在過去的2020年,京東數科、京東物流沖刺上市,但陳生強、王振輝紛紛卸任CEO職位,分別由李婭云、余睿接管。
此前,王振輝曾在2017年喊話稱“五年后,京東物流將成為年收入規模過千億的物流科技服務商”。王振輝還表示,京東物流不排除未來獨立融資和上市。而在IPO前夕,王振輝則已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