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晚間,上市公司公牛集團(SH:603195)發布公告稱,該公司于2021年5月11日收到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該局下發函件,稱“決定對公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與交易相對人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同時,公牛集團在公告中稱,將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積極配合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反壟斷案件調查工作,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并不斷提升經營質量和可持續的價值回報水平。
相關消息公布后,公牛集團的股價于5月13日開盤大跌7%,截至收盤跌幅收窄至4.62%,收報181.65元/股,總市值為1090.95億元。相比之下,其市值較前一個交易日蒸發約53.65億元。
不過,據第一財經報道,針對被立案調查一事,公牛集團方面表示,目前公司經營未受影響,反壟斷調查對公司影響還在評估中,此前公司股價回調是受整體市場情緒影響,與調查行為無關。
根據公開信息,公牛集團創立于1995年,主要經營插座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應用于家庭、辦公等用電場合。2020年2月6日,公牛集團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發行價為59.45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為35.67億元。
此前的招股書顯示,公牛集團2016年、2017年與2018年營收分別為53.66億元、72.4億元、90.6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4億元、12.85億元、16.77億元。扣非后的凈利潤分別為12.14億元、12.0億元、15.56億元。
近期,公牛集團披露的2020年年度報告顯示,其2020年營收100.51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100.4億元增長0.1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13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23.03億元增長0.42%。
相比之下,公牛集團的營收、利潤增速均出現了大幅下滑的情況。面對新冠疫情沖擊,能夠保持增長也十分不易。得益于上市及業績等推動,其市值自2020年2月上市以來增加約800億元,一度增至1500億元。
不過,貝多財經發現,公牛集團的毛利率水平也在逐漸下降。其中,2016年至2018年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5.21%、37.79%、36.62%,2019年增加至41.37%,2020再度減少1.31個百分點至40.06%。
其中,電連接產品毛利率為39.13%,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智能電工照明產品毛利率為43.15%,同比減少3.65個百分點;數碼配件產品毛利率為22.37%,同比減少2.33個百分點。
2020年度,公牛集團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為26.37%,較2019年同期減少25.49個百分點;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5.81%,較2019年同期減少24.73個百分點。
對此,公牛集團方面解釋稱,基本每股收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指標較2019年同期下降主要系該公司2020年2月掛牌上市增發新股6000萬股所致。
股權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牛集團創始人——阮立平、阮學平合計控制86.2%股權,為公牛集團的共同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同時,高瓴資本持股2.01%,為其第四大股東。
而在2021年第一季度末,高瓴資本的持股比例則下降至1.55%,較2020年末減少了約0.46個百分點,合計減持276.90萬股,持股數量減少至929.80萬股。不過,高瓴資本仍為公牛集團的第四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