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映恩生物(Duality Biotherapeutics, Inc.)遞交招股書,準備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摩根士丹利、富瑞金融、中信證券為其聯席保薦人、整體協調人,中信里昂、中金公司也是其整體協調人。
據招股書介紹,映恩生物致力于為癌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研發新一代ADC創新藥物。自2019年成立以來,該公司已建立由12款自主研發的ADC候選藥物組成的極具創新及差異化的管線。
天眼查App顯示,映恩生物的主要經營主體為映恩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3月,位于江蘇省蘇州市。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8000萬美元,法定代表人為朱忠遠,全資股東為DUALITYBIO HK LIMITED。
映恩生物在招股書中表示,在該公司六款臨床階段藥物資產中,其中有六項臨床階段的藥物資產中的五項已同時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及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藥監局)的臨床研究用新藥(IND)批準。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映恩生物在17個國家的230多個臨床試驗中心擁有七項全球多區域臨床試驗(MRCT),已有1000多名患者入組。目前,該公司已建立數個全球合作伙伴關系,包括與BioNTech、百濟神州、Adcendo的合作,交易總價值逾40億美元。
另據介紹,映恩生物打造了四個ADC技術平臺:映恩免疫毒素抗體偶聯平臺(DITAC)、映恩創新雙特異性抗體偶聯平臺(DIBAC)、映恩免疫調節抗體偶聯平臺(DIMAC)及映恩獨特有效載荷抗體偶聯平臺(DUPAC),以突破ADC治療的邊界。
不過,映恩生物尚未獲得任何候選藥物的上市批準,亦未從產品銷售中獲得任何收入。但映恩生物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預計其ADC將在未來幾年實現商業化,并計劃通過選擇最佳商業模式使候選藥物的商業價值最大化。
2022年、2023年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前三個月),映恩生物的收入分別約為人民幣160.0萬元、17.87億元和6.41億元,凈虧損分別約為3.87億元、3.58億元和6594.2萬元。
映恩生物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其候選藥物的成功。若該公司未能就候選藥物成功完成臨床開發、取得監管批準或實現商業化,或任何上述活動出現嚴重延誤或成本超支,其業務及前景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成立至今,映恩生物完成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藥明生物、禮來亞洲基金、元禾控股、松禾資本等。據招股書披露,映恩生物于2020年4月獲得5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2020年8月完成2250萬美元A輪融資。
2021年4月,映恩生物獲得8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2022年4月獲得8000萬美元B+輪第一期融資,2022年9月獲得1.75億美元B+輪第二期融資,B系列融資合計3.35億美元,投后估值約2.03億美元,攤薄后估值約2.7億美元。
本次上市前,禮來 LAV USD持股16.55%,林向紅最終控制的King Star Med持股13.22%,創辦人控股公司持股9.54%,上海楹伽持股9.38%,藥明生物通過WuXi Venture持股6.12%,6D Capital持股5.58%,6D Affiliates持股0.29%。
同時,陳飛最終控制的Orchids持股5.52%,中國生物制藥通過Golden Sword持股4.89%,趙寧的遺產最終擁有的APHN持股3.67%,華蓋美元深圳華蓋、蘇州華蓋、天津華蓋分別持股持股0.86%、0.92%、2.52%、1.22%。
此外,元禾控股通過中新創投持股3.68%,Green Pine持股2.76%,蔡茵茵通過七晟醫藥持股2.46%,七匹狼集團控制的晟聯持股2.21%,阿斯利康中金基金一持股2.46%,阿斯利康中金基金二持股2.46%,泰鯤持股2.21%,天士力國際資本持股1.47%。
目前,朱忠遠為映恩生物董事會主席(即“董事長”)、首席執行官(CEO),張韶壬為該公司執行董事、財務副總裁,司文為執行董事、人力資源執行總監,蔡志洋、余濤均為非執行董事。
除了執行董事外,映恩生物的高管團隊成員還包括首席科學官QIU Yang(邱楊)、首席醫學官顧薇、戰略及業務發展高級副總裁WANG Xin(王昕)、高級副總裁兼藥物發現負責人花海清等。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未實現產品商業化,且持續處于虧損狀態,但映恩生物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朱忠遠卻賺得盆滿缽滿。據招股書披露,朱忠遠2022年、2023年的薪酬分別約為818.3萬元、1854.4萬元,兩年合計約2700萬元。
其中,朱忠遠2022年、2023年從映恩生物直接領取薪酬分別約233.4萬元、233.4萬元,而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分別約為432.1萬元、1466.5萬元,2023年相對翻了2.4倍,且遠遠高于其他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