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知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知原藥業”)更新了招股書,繼續沖刺在深交所主板的IPO。知原藥業的上市申請于2023年4月獲受理,至今已經過兩次問詢,并四度更新招股書,但仍處于“已問詢”階段。
乘著“互聯網+醫療”的東風,線上線下多渠道布局的知原藥業的業績增長態勢良好,旗下多個單品不僅斬獲電商平臺健康醫藥板塊的全品類銷售桂冠,企業自身的市場占有率也處于行業前列。
與此同時,知原藥業快速發展背后潛藏的隱憂也隨著招股書的披露浮出水面。依靠“阿里系”的生存路徑否是長久之計尚且是未知數,居高不下的銷售支出與低位徘徊的研發費用,更是該公司亟待維持平衡的經營天平。
除此之外,一邊巨額分紅一邊募資補流的做法,也為知原藥業的IPO之路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一、業績穩增,電商發展迎契機
據招股書介紹,知原藥業從事皮膚領域藥品、功效性護膚品和腎病領域藥品的研發、銷售及推廣服務,擁有外用制劑全劑型開發與評價技術平臺(TDDET)、皮膚外用制劑產業化放大生產技術平臺(TPSP),以及功效性護膚品開發技術平臺。
圍繞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痤瘡和玫瑰痤瘡等皮膚問題,知原藥業開發了發從治療藥物到功效性護膚品多個皮膚外用劑型。截至目前,該公司手握獨家創新藥復方丙酸氯倍他索軟膏等藥品批準文號6個,化妝品備案及注冊55個。
緊抓互聯網醫藥電子商務興起的契機,知原藥業通過“電商+線下”融合發展的多渠道銷售模式,實現了在皮膚領域銷售的快速增長,旗下金紐爾、麗芙、洛芙系列藥品和“質潤”系列功效性護膚品的代表產品的市場反饋良好。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知原藥業的復方丙酸氯倍他索軟膏(金紐爾)、甲硝唑凝膠(麗芙)、聯苯芐唑溶液(洛芙)均于2023年在我國對應藥品的細分市場中占有率排名第一。
米內網數據庫亦顯示,2023年我國化學藥品皮膚病用藥市場規模為246.08億元,其中知原藥業的市場占有率約為2.74%,僅次于浙江三生蔓迪藥業有限公司和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在對應市場的我國內資企業中排名第三。
2021年至2023年,知原藥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11億元、8.60億元和10.3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42%;其中,來自皮膚類產品的收入分別為3.25億元、6.73億元和7.98億元,占總收入的近八成,是其核心收入來源。
在保持收入穩定增長的同時,知原藥業的盈利能力也不斷增強,報告期內凈利潤分別為8739.91萬元、1.34億元和1.46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7223.57萬元、1.26億元和1.38億元,品牌力在經營效益層面亦得到了釋放。
二、依靠阿里,銷售費用是痛點
在知原藥業的電商平臺銷售邏輯下,線上醫藥電商平臺根據預計市場需求向其下達采購訂單,該公司則向醫藥電商平臺實行買斷式銷售,消費者根據自身需求在醫藥電商平臺內自行購買。
2021年至2023年,知原藥業來自電商平臺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63億元、3.79億元和4.03億元,銷售收入均呈現不斷增長趨勢,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也由2021年的32.14%逐步攀升至接近40%。
透過招股書不難發現,知原藥業的電商平臺銷售模式與阿里健康大藥房深度綁定。報告期內該公司來自阿里健康的收入分別為1.17億元、2.46億元和2.37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達到了22.99%、28.61%和22.98%。
正因如此,知原藥業需每年向第三方電商平臺支付運營費用及站內推廣費用,報告期內該公司的電商費用金額分別為1824.57萬元、6344.77萬元和8776.91萬元,隨著其與阿里健康合作愈發緊密,該項費用持續走高。
為提高產品市場認知度,知原藥業還委托專業化推廣服務商,就該公司的產品進行面向各級醫療機構、藥店、終端患者的學術推廣服務,該項服務的報告期內分別花費8498.44萬元、1.21億元和1.05億元。
諸如此類的市場推廣費用,拉高了知原藥業的銷售成本,該公司的銷售費用由2021年的1.92億元提升至2022年的3.33億元,并于2023年進一步增長至4.07億元,短短三年便在銷售上花費了超9億元。
貝多財經發現,知原藥業在招股書中列出的大多同行業可比公司,報告期內銷售費用率均有所縮減,行業平均費用率亦由2021年的38.19%降至2023年的33.03%。而知原藥業的銷售費用率卻不降反增,2023年甚至一度逼近40%。
在銷售推廣上一擲千金的知原藥業,在研發層面的投入則頗顯吝嗇。該公司2021年至2023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947.65萬元、3671.94萬元和4878.43萬元,合計約為1.15億元,僅是銷售費用的八分之一。
除此之外,知原藥業近三年的研發費用率呈下滑態勢,由2021年的5.77%降至2022年的4.27%,雖然在2023年微增0.46個百分點至4.73%,但三年內的研發費用率均低于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的5.87%、5.53%和5.96%。
三、頻頻分紅,募資補流為哪般?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上市募資的7.01億元中,知原藥業擬將2.91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知原藥業透露,其將在自有土地上新建廠房,并購置200余套專業儀器設備,啟動27款皮膚外用藥品的開發。
此外,知原藥業計劃2.50億元募得資金投向制劑生產基地改擴建項目,另有1.6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但需要指出的是,知原藥業2021年至2023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分別為1.16億元、1.12億元和1.88億元,呈上升態勢。
報告期同期,知原藥業的貨幣資金余額分別為2.66億元、2.48億元和2.45億元,整體趨于穩??;截止期末的資產總額分別為6.66億元、8.52億元和10.07億元,家底豐厚,資產處在安全邊界內。
知原藥業還進行了多次大手筆分紅,2021年至2023年的現金分紅額度分別為779.40萬元、1558.80萬元和3897.0萬元。溯往可知,該公司還在2020年進行了1237.87萬元的分紅,四年內累計分紅金額達7473.07萬元。
種種跡象表明,知原藥業并不算缺錢。這種左手募資、右手分紅的做法,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要求其測算流動資金缺口,結合賬面可用貨幣資金、現金流變動、現金分紅等情況,說明募投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基于此前的業績表現,知原藥業對其未來營運資金的需求進行了測算。假定其2023年至2025年的收入復合年增長率為30%,對應年份的流動資金新增需求則分別為4891.56萬元、6359.03萬元和8266.73萬元,共計1.95億元。
知原藥業方面認為,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增長,其在在原材料采購、人員薪酬、日常經營等方面支出需求也持續增加。經測算,其本次的募資金額并未超過整體流動資金缺口,具備募資合理性。
知原藥業補充稱,本次補充流動資金募集,將有利于改善其財務結構,提高資產質量。募集資金到位后,該公司將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適時將營運資金投放于日常經營活動中,提升自身的整體盈利能力。
本次上市前,無錫中和直接持有知原藥業27.05%的股份。同時,無錫中和為無錫朗名、無錫朗威、無錫朗億的執行事務合伙人,通過無錫朗名間接控制該公司12.50%股份,通過無錫朗威間接控制9.60%股份,通過無錫朗億間接控制6.66%股份。
據此,無錫中和合計直接及間接控制知原藥業55.81%股份。據招股書披露,徐軍直接持有無錫中和43.43%股權,其一致行動人謝宏偉直接持有無錫中和18.39%股權,二人合計持有無錫中和61.82%股權,能夠實際控制無錫中和。
同時,徐軍為無錫朗行、無錫知問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徐軍通過無錫朗行間接控制知原藥業6.69%股份,通過無錫知問間接控制該公司3.43%股份。目前,徐軍及其一致行動人謝宏偉合計間接控制該公司65.93%股份。
因此,徐軍系知原藥業的實際控制人。事實上,徐軍也是知原藥業董事長,謝宏偉為該公司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