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澎立生物醫藥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澎立生物”)及其保薦人申請撤回上市申請文件。因此,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
據貝多財經了解,澎立生物于2023年3月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科創板上市。本次沖刺上市,澎立生物原計劃募資6.01億元,將用于金橋臨床前研發服務產業基地項目、創新研發平臺項目、張江臨床前服務產業基地技術改造提升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據招股書介紹,澎立生物是一家臨床前CRO服務企業,主要提供符合臨床前研究CRO服務,其中藥物研發臨床前研究服務主要包括藥效學研究評價、藥代動力學研究評價,醫療器械研發臨床前研究服務主要提供創新醫療器械臨床前有效性及安全性評價服務。
天眼查信息顯示,澎立生物成立于2008年3月,是一家以從事研究和試驗發展為主的企業。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為3.75億元,法定代表人為JIFENG DUAN,股東包括PharmaLegacy Hong Kong Limited、紅杉資本、高瓴創投、泰格醫藥、中金等。
澎立生物在招股書中稱,其搭建了免疫炎癥藥效學評價平臺、腫瘤免疫藥效學評價平臺、非人靈長類動物藥效學評價平臺、醫療器械檢測平臺四大核心技術平臺,自主開發了第一代、第二代人源化免疫系統小鼠研究模型及非人靈長類動物研究模型。
目前,澎立生物在上海張江和奉賢共擁有超過10000平方米的實驗基地設施,其中包括4000平方米的SPF級和普通級動物房設施,實驗動物從嚙齒類小動物到非人靈長類動物全品類覆蓋。
2019年度至2022年前三季度,澎立生物的營收分別為6780.55萬元、1.11億元、1.93億元和1.8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97.14萬元、1435.26萬元、3660.18萬元和3974.02萬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689.22萬元、1309.81萬元、3763.54萬元和3745.47萬元。
貝多財經了解到,澎立生物的收入主要由藥物研發臨床前CRO貢獻。報告期內,該公司來自藥物研發臨床前CRO的收入分別為6070.00萬元、9364.84萬元、1.50億元和1.32億元,分別占主營業務的92.86%、86.60%、78.77%和74.91%。
除了由藥物臨床前CRO服務收入外,澎立生物還有部分收入由醫療器械臨床前CRO服務收入及實驗動物銷售收入貢獻。其中,實驗動物銷售收入于2021年開始產生,當期為807.70萬元,2022年前三季度增至1491.97萬元。
就地區來看,澎立生物的部分收入來自境外。報告期內,該公司境外主營業務收入金額分別為2580.31萬元、4291.69萬元、4391.28萬元和4285.70萬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9.47%、39.69%、23.07%和24.31%。
值得一提的是,澎立生物存在應收賬款回收的風險。報告期各期末,該公司的應收賬款凈額分別為588.29萬元、1177.12萬元、2,912.64萬元和5,877.65萬元,占其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68%、10.60%、15.09%和32.68%。
報告期各期末,澎立生物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1075.70萬元、1554.81萬元、2455.66萬元和5175.18萬元,占流動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4.76%、13.08%、5.80%和8.82%,存貨規模隨業務規模擴大而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