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VISEN Pharmaceuticals(下稱“維昇藥業”)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材料,摩根士丹利、Jefferies為其聯席保薦人。貝多財經了解到,這是維昇藥業2022年11月17日遞表失效后再一次沖擊IPO。
據貝多財經了解,維昇藥業在境內的主要經營主體為維昇藥業(上海)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9年2月,注冊資本為8000萬美元,VISEN Pharmaceuticals HK Limited為其全資股東。
據招股書介紹,維昇藥業成立于2018年11月,是一家處于后期階段、臨近商業化的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于為特定內分泌疾病提供潛在同類最佳或同類首創治療方案,治療領域包括成人內分泌、兒童內分泌以及內分泌罕見病。
截至目前,維昇藥業已建立包含三款候選藥物的產品管線,以期滿足特定的內分泌疾病領域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維昇藥業在招股書稱,該等管線均自其合作伙伴Ascendis Pharma授權引入。
維昇藥業的核心產品隆培促生長素(lonapegsomatropin)是一款新型長效生長激素,用于治療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PGHD),分別于2021年和2022年獲得FDA及EMA的上市批準,預計將于2023年第四季度向國家藥監局提交BLA。
維昇藥業的另外兩款候選藥物為TransCon CNP和帕羅培特立帕肽(palopegteriparatide),其中,TransCon CNP是一款針對兒童軟骨發育不全的長效前藥,在中國已經進入2期臨床試驗。
維昇藥業的帕羅培特立帕肽(palopegteriparatide)為治療患有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的成人患者而開發,正在中國進行3期關鍵試驗(PaTHway China試驗),并于2023年1月完成了雙盲期試驗主要終點,預計將于2024年向國家藥監局提交NDA。
與大多醫藥企業一樣,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維昇藥業暫未實現商業化。2021年和2022年,該公司分別實現其他收入125.1萬元和576.4萬元,2023年前五個月,該公司的其他收入為387.2萬元,均為補貼及銀行利息收入所得。
2021年和2022年,維昇藥業的年內虧損分別為4.85億元和2.89億元,2023年前五個月的虧損為1.54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7901.1萬元虧損額度進一步拉大。該公司在招股書中稱,其絕大部分經營虧損來自研發開支與行政開支。
2021年和2022年,維昇藥業的研發開支分別為2.74億元和1.80億元。2023年前五個月的研發開支為1269.9萬元,較2022年同期的4663.6萬元有所降低,主要是撥回若干與相關高級管理層退休有關的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所致。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前五個月,維昇藥業的行政開支分別為1.74億元、1.77億元和3208.2萬元。其中,該公司2023年前五個月的員工成本為2302.8萬元,而2021年全年僅為2571.7萬元,員工成本增幅明顯。
維昇藥業亦在招股書中提示,由于該公司進一步進行臨床研發活動、繼續進行候選藥物的臨床開發并尋求監管批準、將管線產品商業化以及增聘必要人員以經營相關業務,其預期至少在未來幾年會產生大量開支及經營虧損。
成立至今,維昇藥業已完成了兩輪融資。2018年成立之初,維昇藥業就獲得了創始股東Ascendis Pharma A/S(Nasdaq: ASND)、Vivo Capital(維梧資本)及Sofinnova 4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后估值約為8000萬美元。
維昇藥業的B輪融資發生在2021年1月,由紅杉中國領投,奧博資本、夏爾巴投資、Cormorant、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鼎豐生科資本、Logos Capital、晨嶺資本及創始股東跟投,共募得資金1.5億美元,投后估值約為10.3億美元,
IPO前,Ascendis Pharma合計持有維昇藥業39.95%的股份,Vivo Capital持股35.09%,Sofinnova持股5.08%,紅杉中國通過Sequoia China持股3.97%,奧博資本和夏爾巴投資分別持股1.77%。
Cormorant持有維昇藥業1.06%的股份,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持股0.66%,Pivotal bioVenture Partners China和Logos Capital分別持股0.57%,晨嶺資本持股0.44%,盧安邦通過VPP LU Limited持股4.86%。
其中,盧安邦擔任維昇藥業的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此外,董丹丹為維昇藥業的執行董事,現任ArriVent Biopharma, Inc的首席業務官,Michael Wolff JENSEN為維昇藥業董事會主席(即董事長)兼非執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