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貝多財經從港交所披露易了解到,智云健康科技集團(ClouDr Group Limited,下稱“智云健康”)的上市申請材料已經“失效”,目前無法正常查看或下載。這代表著,智云健康首次沖刺港交所上市折戟。
截至目前,智云健康遞交的上市申請材料已有6個月。根據規定,發行人自遞表6個月未通過聆訊后將自動列入“失效”狀態。不過,發行人仍可通過更新材料繼續推進上市進程,這是港交所發行上市的正常環節。
公開信息顯示,智云健康成立于2014年,主體為杭州康晟健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是一家一站式慢病管理和智慧醫療平臺,其前身為“掌上糖醫”。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智云健康擬通過IPO募資4億至5億美元(折合約31億至38.8億港元)。
招股書介紹稱,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基于智云健康服務開出的在線處方量,其是中國最大的數字化慢病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打造了醫、患、藥、保一體化聯動的業務體系,提升慢性病的診療效率。
智云健康宣稱,其圍繞慢病管理,向醫院、藥店以及個人提供解決方案,包括銷售醫療器械、耗材,以滿足醫院對患者慢病管理的需求。同時,其醫院SaaS產品能通過自主研發的AIoT設備,與其銷售的部分醫療器械相連;面向制藥公司,則提供數字營銷服務。
業績方面,智云健康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收入分別為2.50億元、5.24億元和8.39億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三個月(2021年第一季度),智云健康的收入為3.10億元,2020年同期為1.44億元。
不過,智云健康暫未實現盈利。招股書顯示,其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凈虧損分別為1.47億元、5.65億元和28.97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智云健康的凈虧損為8.96億元,2020年同期為凈虧損5.91億元。
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智云健康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經調整后凈虧損分別為8575.1萬元、1.50億元和6.36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智云健康經調整后凈虧損9414.7萬元,2020年同期為8195.1萬元。
招股書顯示,智云健康的收入主要來自于三個板塊——院內解決方案、藥店解決方案及個人慢病管理解決方案及其他。其中,藥店解決方案在2018年及2019年的貢獻占比均超過60%。而在2020年,院內解決方案的收入占比首次超過藥店解決方案。
所謂院內解決方案,指的主要是醫院醫療用品供應。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智云健康來自醫院醫療用品供應的收入分別為5966.6萬元、1.30億元、2.50億元和1.31億元,占院內解決方案的比例分別為95.8%、73.3%、59.2%和55.3%。
自成立以來,智云健康已獲得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平安、IDG資本、經緯創投、中金資本、海納亞洲等。其中,2020年1月,智云健康曾宣布完成獲C+、D輪累計10億元融資,分別由SIG和招銀國際領投。
而招股書顯示,智云健康還在2020年、2021年分別獲得了6500萬美元E輪融資,以及1.84億美元的E+輪通知,E系列融資合計2.49億美元,智云健康在E輪的投后估值達到21.84億美元。
本次上市前,智云健康創始人、執行董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匡明通過智云健康有限公司持股15.74%,員工股權激勵平臺Prime Forest Assets Limited持股12.91%,招銀國際持股5.66%,SIG持股5.56%,IDG資本持股5.35%。
值得一提的是,智云健康曾在2018年獲得美年大健康(也稱“美年健康”,SZ:002044)董事長俞熔旗下公司——天億投資集團的1億元戰略融資,并與美年大健康達成合作,雙方將共同提供慢性疾病檢后服務。
2019年,智云健康宣布獲得1億美元C輪系列融資。其中,C1輪資方為LB資本 IDG和美年大健康,C2輪由中金資本和中電健康產業基金聯合領投,天士力、中國平安、三星資本跟投。
而智云健康的招股書則顯示,其C1輪融資金額為1400萬美元,C2為人民幣3.45億元,C3為4200萬美元,合計約1.1億美元。不過,美年大健康、天億投資集團的字樣均未出現在智云健康的招股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