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雍禾植發所屬公司——雍禾醫療在港交所開啟招股。相關信息顯示,雍禾醫療目前已經獲得121.5億港元的申購,超額認購倍數達到81.41倍,而其在香港公開發售部分原計劃募資額為1.29億港元。
據貝多財經了解,雍禾醫療本次在港交所上市擬發行9442.4萬股股份,發售價將為每股15.80港元,其中香港公開發售部分944.3萬股,國際發售部分8498萬股,另有15%超額配售權。按照計劃,雍禾醫療預期將于2021年12月13日開始在港交所買賣。
按發行價計算,雍禾醫療的總市值將達到82.16億港元。本次上市前,雍禾醫療創始人、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張玉持股約42.66%,雍禾醫療執行董事兼采購總監、張玉的胞弟張輝持有5.64%的股權。
信息顯示,雍禾醫療此次認購的基石投資者包括NCC Fund(NCC Capital)、清池資本、Hudson Bay、禮來亞洲、易方達、WT Capital、Enreal and Forreal Funds、常春藤、Athos Capital及York Asian Opportunities,合計認購9700萬美元(約7.56億港元)。
其中,NCC Fund認購2000萬美元,清池資本、Hudson Bay、LAV Star Funds、易方達、WT Capital、Enreal and Forreal Funds分別認購1000萬美元,常春藤資產管理認購700萬美元,Athos Capital、York Asian Opportunities各認購500萬美元。
IPO后,雍禾醫療的控股股東仍為張玉,其間接合計持有約34.91%的股份;張輝持股4.62%;員工激勵平臺郅歆科技持股2.31%。同時,中信證券(中信產業基金)間接合計持有約35.34%的股份。
營收接連猛增,上半年利潤規模下滑四成
公開信息顯示,雍禾植發最早創建于2005年,雍禾醫療2010年成立。2017年,中信產業基金斥資3億元入股雍禾醫療,這也是資本首次進入植發領域。次年(2018年)1月,碧蓮盛獲得華蓋資本5億元的戰略投資。
除了雍禾植發(雍禾醫療)外,新生植發、碧蓮盛、大麥植發等植發醫療服務品牌也在布局上市或計劃走出國門。據貝多財經了解,碧蓮盛背后還有一家上市公司——福瑞股份(300049.SZ)。
雍禾醫療在招股書中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稱,按2020年相關所服務產生的總收入計,該公司是中國植發醫療服務市場及醫療養固服務市場規模最大的企業,分別占有10.5%及4.3%的市場份額。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在中國所有毛發醫療服務提供商中,按于2020年底的注冊醫生人數、2020年底的運營中醫療機構數量以及2020年的就診植發患者人數計,雍禾醫療排名第一。
財務方面,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雍禾醫療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34億元、12.24億元和16.3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350.0萬元、3562.4萬元和1.63億元,均保持增長態勢。
2021年上半年,雍禾醫療的營收為10.53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6.02億元增長約74.9%;對應的凈利潤為4044.1萬元,較2020年同期的6545.9萬元減少約38.2%,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按收入結構來看,雍禾醫療的收入主要來自提供植發醫療服務(即“植發”)。數據顯示,其2018年至2020年的植發醫療服務收入分別為9.18億元、11.98億元和14.13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3%、97.8%和86.2%。
整體而言,雍禾醫療的營收雖然已經超過20億元,但對整個市場來說還是個“小蝦米”。
植發行業獲客成本高企,監管罰單不斷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毛發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78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8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3.9%。其中,植 髮 醫 療 服務市場、醫療養固服務市場的占比分別為72.8%、27.2%。
報告預期,到2025年、2030年,毛發醫療服務市場的市場規模將分別進一步增加至562億元、1381億元。同時,預計植發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2030年分別達到378億元、75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3.0%、14.9%。
以此來看,毛發醫療服務市場尤其是植發醫療服務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行業前景十分廣闊。此外,由于消費能力提高,中國消費者日益愿意在毛髮醫療服務(包括植發)方面花費更多金錢。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雍禾醫療的每名患者平均花費分別為2.61萬元、2.78萬元和2.79萬元。雍禾醫療介紹稱,“我們通常向普通級服務患者收取2萬-3萬元,優質級收取5萬元,向接受‘雍享’服務的患者收取10萬元。”
根據招股書,雍禾醫療2020年95%以上的患者選擇了普通級服務,3.6%的患者選擇優質級服務,0.5%的患者選擇貴賓級服務。這代表著,雍禾醫療在高端消費者的打通方面的市場滲透率不足,還存在著較大的增長空間。
不過,植發的獲客成本也相對偏高。根據《證券日報》此前報道,新生植發董事長張通表示,“現在行業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綜合獲客成本平均在5000元/人”。這意味著,管控成本對于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前,好頭發創始人徐峰也曾表示,公立醫院的植發科室利潤率在60%-70%;私立醫院為40%-50%,而大型連鎖機構利潤率僅20%左右,巨大的差異主要受店面數量和營銷成本的影響。
就雍禾醫療招股書來說,其2018年至2020年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4.6億元、6.5億元、7.8億元,分別占當期總收入的49.6%、53.1%和47.6%。換句話說,雍禾醫療有一半的收入都花在了獲客上面。
僅就2020年而言,雍禾醫療接受普通服務的患者為4.85萬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95.7%。按照雍禾醫療報告期的毛利率76.7%、74%和75.1%計算,平均每個普通患者的綜合成本為1.5萬元至2.25萬元,中位數接近2萬元。
相比之下,雍禾醫療2018年至2020年的研發開支分別為780萬元、890萬元和1180萬元,占當期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8%、0.7%和0.7%,均不足1%。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植發醫療服務的技術門檻“含金量”不高。
此外,據貝多財經不完全統計,雍禾醫療以及其旗下雍禾植發門診部因廣告違法行為合計遭到處罰的次數達到26次。同時,還有門診部因任用未取得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資格的醫師單獨為患者開展醫療美容活動而遭到處罰。
單就雍禾醫療旗下北京雍禾美度門診部有限公司(即“雍禾美度”)而言,其曾因違反《醫療廣告管理辦法》遭到多次罰款。其中,2018年該機構曾被罰款80萬元,作出處罰決定的為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2018年,雍禾美度還因變造醫療廣告審查批準文件,在上海地鐵1號線、2號線、4號線車廂發布未經審查批準的廣告內容,被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處罰款176.7萬元,并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列入2018年第四批典型虛假違法廣告案件。
未來,雍禾醫療能夠繼續保持市場領先地位,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