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里健康(HK:00241)發布2022財年中期業績報告。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即2021年4月至9月),阿里健康的收入為93.57億元,同比增長30.7%。
對比來看,阿里健康的營收增速出現了大幅下滑的情況。相比之下,其2021財年上半年實現收入71.62億元,同比增長74.0%。其中,醫藥自營業務收入的增速達到75.7%。
在過去的幾年中,阿里健康均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此前數據顯示,其2017財年的營收增速曾達到739.4%,2018財年高達414.2%。而自2020財年開始,阿里健康的營收增長率則降至兩位數,2020財年、2021財年的增速分別為88.3%、61.7%。
2022財年以來,阿里健康的收入再創新低,僅為30.7%。不僅如此,阿里健康還在2022財年上半年錄得大幅虧損,期內虧損約為2.32億元,而2020年同期盈利約2.79億元。
2022財年上半年,阿里巴巴的經調整后虧損凈額約為2.83億元,2020年同期經調整后利潤凈額約為4.36億元。阿里健康解釋稱,一系列創新業務、多方面技術研發持續投入以及自營業務利潤率降低等是其虧損的主要原因。
目前,醫藥自營業務依然是阿里健康的主要營收來源。報告期內,阿里健康來自醫藥自營業務的收入為81.1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60.36億元增長34.5%,占總收入的比例為86.77%。
2022財年上半年,阿里健康的醫藥電商平臺業務收入為10.1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9.25億元增長9.2%;醫療健康及數字化服務業務收入為2.2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00億元增長13.9%。
相對而言,阿里健康的自營藥房之藥品收入表現優異。2022財年上半年,以阿里健康品牌運營的自營藥房中,藥品收入占比達 64%,處方藥業務收入增長 127.3%。
截至2021年9月30日,阿里健康線上自營店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9000萬。不過,因為B2C藥品銷售及處方藥的毛利率相對更低,也直接導致了阿里健康整體毛利率有所下降,即從上年同期的26%降至2022財年上半年的20%。
財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阿里健康醫藥電商平臺向消費者提供超過4000萬個SKUs,較2021財年末增加700萬個;服務商家逾2.5萬個,較2021財年末增加3000個。
截至2021年9月30日,與阿里健康簽約提供在線健康咨詢服務的執業醫師、執業藥師和營養師合計近14萬人,較2021財年末增加8萬于人(包含小鹿中醫醫生數量)。截至同期,日均在線問診服務量已超過25萬次。
對于阿里健康的表現,瑞信報告稱,阿里健康2022財年上半年虧損少于該行預期,管理層相信2022至24年收入可錄約30%增長,料2022年下半年毛利率升1個百分點,2023/24年穩定在20%至21%,并預期2024/25年收支平衡。
對此,瑞信維持阿里健康“跑贏大市”評級,下調2022/23年虧損預測37%及8%,2024年則由凈利潤改為虧損預測,目標價由15港元降至11港元,以反映預期收入及毛利下跌。
美銀證券則表示,對阿里健康的目標價由19港元降至15.5港元,但指預計藥物消費將在宏觀環境放緩時保持韌性,及藥物在線滲透趨勢持續利好,重申“買入”評級。
同樣的,高盛研報指出,給予阿里健康的目標價15.7港元,評級“買入”。相比之下,阿里健康截至2021年11月26日收盤價僅為7.41港元/股,即便相較于瑞信的目標價也存在32.64%的缺口。
11月26日盤中,阿里健康的股價還一度跌至7.34港元/股,創近兩年內的新低。相較于2021年2月18日的歷史最高點30.15港元/股累計下跌75.66%,相對已然“膝斬”。
而按照11月26日的收盤價7.41港元/股計算,阿里健康的總市值已經降至999.60億,跌破1000億港元的關口,相較年內高點蒸發超過300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