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海康成制藥有限公司(下稱“北海康成”)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并披露了聆訊后資料集(即“招股書”),摩根士丹利和杰弗瑞擔任聯席保薦人。
信息顯示,北海康成在境內的主要經營主體為北海康成(北京)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立足中國、專注于罕見病的生物醫藥公司,致力于研究、開發及商業化生物科技療法。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北海康成已打造一個由13個藥物資產組成的管線,包括三個已上市產品、四個處于臨床階段的候選藥物、一個處于IND準備階段、兩個處于臨床前階段,另外三個基因治療專案處于先導識別階段。
根據介紹,北海康成的產品及候選產品針對部分最常見的罕見病以及罕見的腫瘤適應癥,包括但不限于膠質母細胞瘤(GBM)及黏多糖貯積癥II型(MPS II或亨特氏綜合癥)。
財務方面,北海康成2019年、2020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6.9萬元、1203.2萬元。2021年前6個月(即“2021年上半年”),北海康成的營收為1219.2萬元,2020年同期為194.4萬元。
北海康成在招股書中稱,其收益主要來自獲批上市藥品(即CaphosolTM(CAN002)、Nerlynx(CAN030)及Hunterase(CAN101)的銷售。相比之下,其核心產品CAN008仍處于臨床階段。
截至目前,北海康成尚未實現盈利,近兩年半累計虧損約14億元。2019年、2020年,該公司分別錄得凈虧損2.18億元、8.46億元。2021上半年,北海康成的凈虧損為3.44億元,2020年同期為凈虧損1.57億元。
北海康成在招股書中表示,2020年的虧損凈額增加,主要歸因于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平值變動由2019年的虧損0.74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虧損5.91億元,主要由于該公司的估值增加所致。
招股書顯示,北海康成的毛利率十分不俗。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分別為65.7%、57.2%和56.1%。北海康成解釋稱,由于業務策略調整及商業化產品的平均售價降低,因此其2020年的毛利率有所下降。
知識產權方面,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北海康成在全球擁有或以其他方式享有17項獲批專利及47項待批專利申請的獨家權利。北海康成在招股書中稱稱,要獲得這些待批專利及商標的批準并無重大法律障礙。
同時,北海康成表示,董事確認,其并非任何與知識產權或其他方面有關的重大法律或行政訴訟的當事方,亦不知悉其有任何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識產權的情況而可能對該公司的業務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而根據智慧芽數據顯示,北海康成(北海康成(北京)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共申請專利3件,有效發明專利1件,仍處于起步階段。就科創能力而言,該公司的研發規模及穩定性一般。
本次赴港上市,北海康成在招股書中表示,通過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為核心產品的現有及日后研發,以及為其產品管線中的主要產品及候選產品提供資金等。
成立至今,北海康成已獲得總額約為.269億美元的投資。在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 北海康成董事長薛群合計控制約18.94%的股份。同時,藥明康德(02359.HK,603259.SH)持股10.97%,為其第一大外部股東。
除了藥明康德外,RA Capital和啟明創投分別持有北海康成9.98%和8.97%的股份,啟明創投執行董事陳侃、RA Capital合伙人Derek Paul Di Rocco以及藥明康德企業發展和投資部投資總監樂霄擔任非執行董事。
此外,其他合計30多名單一持股量均不超過5%的投資者,合計持股50.30%,其中包括泛大西洋資本、元明資本、德諾資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