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貝多財經從港交所披露易了解到,健康之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健康之路”)的招股書被標注為“失效”,已無法正常查看或下載。
其中,招股書“失效”是港交所的正常機制,代表擬發行人的財務審計數據過期,需要補充新一期的財務數據。根據規定,擬發行人在“失效”后的3個月內補充最新財務資料,即可繼續上市流程。
據貝多財經了解,健康之路于2023年6月13日遞交招股書,計劃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建銀國際為其獨家保薦人。同年6月27日,健康之路更新整體協調人公告-委任(經修訂),新增申萬宏源證券為其保薦機構。
招股書顯示,健康之路是一個數字健康醫療服務平臺。健康之路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已形成涵蓋健康支持、診癥與治療、康復追蹤的全周期健康服務體系。按業務類型來看,主要包括數字健康醫療服務、企業解決方案和數字化營銷方案等。
目前,健康之路的用戶既有個人,也有企業及機構。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2年12月31日,健康之路平臺的個人注冊用戶1.712億名,注冊醫生83.32萬名,連接醫院11524家,To B業務的相關合作企業及機構客戶達567家。
對于個人用戶,健康之路主要提供數字健康醫療服務,以便更輕松地管理個人用戶的健康及保健。對于企業及機構,該公司主要提供企業解決方案及數字營銷解決方案,以提高企業及機構的運營效率。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健康之路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6億元、4.31億元和5.69億元。其中,企業解決方案服務中的定制內容解決方案最為突出,在報告期內分別貢獻收入3737.5萬元、1.84億元和1.83億元。
報告期內,健康之路的凈利潤分別約為-6532.8萬元、-1.55億元和-2.56億元。按照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其經調整凈利潤則分別為4055.4萬元、48.6萬元和2391.9萬元,連續三年實現盈利。
貝多財經發現,健康之路的銷售費用增長十分迅猛。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健康之路的銷售開支分別為3275.9萬元、1.26億元和1.47億元,其中2021年較2020年增長約3倍。這意味著,健康之路的增長多數都和營銷相關。
此外,健康之路還存在著過度依賴供應商提供信息技術及軟件開發服務及醫藥和健康商品的問題。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該公司向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總額分別其采購總額的28.0%、21.9%和36.7%。
這意味著,作為平臺搭建者和服務提供者的健康之路卻并未實現“獨立”。換句話說,如果該公司的供應商未能履行相關協議項下的義務并遵守適用法律法規,則可能對其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成立至今,健康之路獲得了多輪融資,代價總額(融資金額)分別為6000萬美元、人民幣3375萬元、8000萬元和989.13萬元,投資方包括百度(香港)、上海界佳、上饒國資、美尊仁和等。
本次上市前,健康之路董事會主席(即董事長)、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張萬能通過其全資公司豐基持有該公司約36.24%的股份,為該公司控股股東。同時,百度(香港)持股12.77%,施蔚敏通過美尊仁和持股4.82%,上饒國資持股2.67%。
此外,上海界佳持股1.16%,陳勇持股11.00%,張萬德(張萬能兄弟)持股9.74%,員工持股平臺元璟和星興創投分別持股5.14%和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