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波折,比特大陸的內斗糾紛宣告進入階段性的“終結”模式。
近日,比特大陸創始人吳忌寒在社交平臺發布《關于比特大陸兩位創始人的和解》一文稱,其已經與比特大陸另外一位創始人“以友好且建設性的方式得以解決”。
和解的結果是,比特大陸將進行分拆。方案顯示,比特大陸旗下云算力業務比特小鹿以及美國挪威的礦場將剝離,由吳忌寒擔任比特小鹿董事長,Matt Kong 擔任CEO。
而螞蟻礦池(Antpool)將被拆分成由詹克團領導的獨立公司。同時,詹克團將以6億美元收購吳忌寒團隊所持的約比特大陸近半數股權,其中包括從比特大陸獲得4億美元借款,以及集團外融資2億美元。
紛爭過后是和解,吳忌寒退出管理層
據了解,吳忌寒還宣布辭去比特大陸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職務,仍是比特大陸的聯合創始人。吳忌寒在文中稱,“把最誠摯的祝福送給詹克團及其領導的比特大陸。”
資料顯示,比特大陸由吳忌寒、詹克團聯合創辦,在境內的公司主要為北京比特大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法定代表人為吳忌寒。2019年初,吳忌寒辭去了聯席CEO職位,詹克團則擔任董事長。
但在2019年10月起,吳忌寒向詹克團公開發難,變更了公司法定代表人,并稱決定解除詹克團在比特大陸的一切職務。同時,比特大陸發布郵件也指出,比特大陸任何員工不得再執行詹克團的指令,不得參加詹克團召集的會議。
雙方的矛盾從內向外,一觸即發。作為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大股東,詹克團于2020年11月7日發布聲明稱,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在自己因公出差、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突然改變。詹克團還稱“會通過法律途徑盡快回到公司。”
此前,吳忌寒曾在訪談中表示,Micree(詹克團)與其一開始就是Co-CEO。對于雙方的關系,吳忌寒總結為“就像一個乒乓球雙打比賽,球打過來,誰在最佳接球位置誰說了算,大家配合比賽,獲取勝利是關鍵。”
隨后的幾個月內,比特大陸還上演了搶營業執照、對簿公堂等事件。關于一切的糾紛,吳忌寒在《關于比特大陸兩位創始人的和解》一文中稱,“以友好、更重要的是建設性的方式得以解決。”
再提上市計劃,估值已縮水六成
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大陸還將重啟IPO之路。吳忌寒表示,作為對估值調整的補償,B輪和B+輪投資者的股票數量將增加兩倍。據了解,比特大陸這兩輪融資的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黃浦江資本等,融資額合計7.35億美元。
事實上,根據公開數據,比特大陸的估值已經大幅下降。根據胡潤百富發布的《2020 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比特大陸的估值由2019年的人民幣800 億元降至2020年的300億元,相對降幅為62.5%。
同樣大幅下降的,還有WeWork、神州優車等。在胡潤百富創始人胡潤看來,“比特大陸估值下降,主要因為嘉楠耘智上市后股價表現一般,區塊鏈行業估值受到壓力。”
對于上市計劃,詹克團曾于在2020年6月初發布公開信稱,“會帶領公司盡快實現IPO,并在未來三五年內將公司市值做到500億美元以上!讓所有的員工和股東都享受到公司發展帶來的紅利。”
根據吳忌寒介紹,比特大陸董事會將由5個席位組成,詹克團有權提名三席,吳忌寒有權提名兩席。其中,吳忌寒提名的候選人包括比特大陸創始團隊成員朱翔,以及首席財務官(CFO)、財務總監劉建春。
據貝多財經了解,比特大陸曾于2018年8月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卻以失利而告終。同樣的,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未能在H股上市的也包括嘉楠科技(NASDAQ:CAN)、億邦國際(NASDAQ:EBON),均已轉戰美股并順利上市。
根據此前招股書,IPO前,詹克團通過旗下基金持有比特大陸36%的股權,吳忌寒通過旗下基金持有比特大陸20.25%的股權,員工持股平臺持股18.47%。以此來看,詹克團為比特大陸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
招股書還顯示,比特大陸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為13.73億美元、27.76億美元、25.17億美元與28.45億美元;凈利潤分別為4860.3萬美元、1.14億美元、7.01億美元、7.43億美元。
以2018年上半年為例,約94.3%的營收來自礦機銷售,對應26.83億美元,2017年全年的占比為89.9%。